白癜风专科哪里好 http://www.0594ptaf.com/
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坦腹斋
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
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
在中国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几乎找不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更加神秘、更加“超自然”和更能够引起广泛 年国庆期间,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年度大展——《巫与神的世界———三星堆金沙珍宝展》一举成为开馆以来最叫好且叫座的展览之一。
谜团一文化的起源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年前。然而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他们是本地远古土著还是外来移民?甚至是如激进研究者所认为的“外星人”?他们会否不过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古代民族想象中的产物?坦腹斋
三星堆太阳轮。
谜团二奇特的文物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隐隐能看到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的影子。有专家认为,这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但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朝圣”是否可行?目的又是什么?
三星堆出土了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它们是货币还是祭平博娱乐城祀品?而其出土了众多象牙,有的整齐划一的摆放,有的仅取象牙尖部,是何含义?如今四川盆地并无大象生存,这些象牙从何而来?
三星堆青铜立人。
谜团三古都的迁徙
古蜀国的消失很神秘,中间留下了两千多年的空白期。关于古蜀国的灭亡,目前所有说法仍停留在“假设”层面:
水患——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战争——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但对器物进行精确测定后发现,它们的年代相差数百年;迁徙——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古王国开始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天灾——自然条件良好的古蜀国,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几率并不大。坦腹斋
三星堆铜人首鸟身像,有人推测他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形象。
谜团四金杖的图案
三星堆出土了世界最早的金杖,基本上学界已经认可其为“权杖”,但上面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到底是文字还是图画,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凿的说法。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文字说”一派的专家已在试图破译,“图画说”一派的专家认为这些单个存在的图案不具文字的特征和研究价值,谁对谁错?
金沙裸人。
谜团五神秘的裸人 这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现的基本都是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他们大多雕刻细腻,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它们有的与石蛇一起埋藏,有的与石虎、石璧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这一切迹象说明它们是特殊的祭祀用品。然而怪异的发式、反绑的双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如殷墟,不时也会有跪立玉像的出土,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看得出身份比较高贵。像金沙石像这样赤裸的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他们来自何处?他们的族属是什么?石像的用途何在?
古象牙
谜团六金蛙是禺强?
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类独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这类造型的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构图为“太阳神鸟”金饰居于漆器的中央,周围等距放射状或旋转状的排列金蛙形器。
也有专家认为,金沙的金蛙从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鸟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从鸟形变化而来,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化身。
三星堆青铜人像侧影。
谜团七还有多少秘密?
如果说金沙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界在本世纪初收到的一份大礼,那么三星堆则已经积累了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然而十几次的大规模发掘不过发掘了多平方米的面积,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这个数字小得可怜。那些没有揭开的地层中,还藏着多少秘密?
三星堆青铜人像。
震惊发现“阿里巴巴宝藏”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北约4公里的鸭子河南岸,遗址范围约12平方公里。年,一位燕姓农民在该遗址的月亮湾偶然发现了一个玉器坑。根据这条线索,从年起,考古工作者陆续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三星堆遗址多个地点连续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基址、房屋遗迹、灰坑和墓葬多处。年七八月间,在三星堆遗址南部名为三星堆的土丘上先后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金、铜、玉、石、骨、牙、陶质器物,其中大铜立人像、大铜树、凸目尖耳铜面具、各式铜人头像等都是世人所从未见过的,这犹如“阿里巴巴宝藏”式神话再现震惊了世界,被中外学者称为“世界奇迹”,“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而发现于年2月8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的西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个都城遗址所在,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经过数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金沙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遗址内已经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余件,还有大量的陶器、象牙以及野猪獠牙和鹿角等。金沙遗址的发现,对古蜀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三星堆黄金面具人像。
青铜神鸟:“后羿射日”神话再现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文物中尤以“神鸟”、“神目”主题的器物最为惹人遐思,其背后隐藏着关于古蜀王国的太阳崇拜。在此次展览中,出自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青铜神树上的神鸟格外引人注目。当时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青铜神树修复后高达3.95米,可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大型青铜神树由树座及树干组成。全树共有九鸟,树座上铸有一条极富特色的龙,其游动的身体与树干串连,恰似天降神龙的实景雕塑。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神树有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及四方“若木”。三星堆神树到底属于哪一棵?经过多年研究后专家们发现,它可能是综合了多种神树的特征,是“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树的复合体。
至于青铜神树上的立鸟,更因与中国古代神话中“十日”的传说相呼应而被学术界视为至宝。有学者指出,鸟崇拜很可能是古蜀先民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广汉市文管所专家邱登成指出,《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唆乌。”汉王充《论衡·说日》也言:“日中有三足乌。”唆乌也好,三足乌也罢,本皆为鸟,系言日中有鸟。在上古时期,以鸟喻日是普遍的现象。鸟既然代表了太阳,那么九鸟显然是指九个太阳。“九日”或言“十日”实际上就是著名的“十日”神话。
邱登成指出,三星堆大型青铜神树上的九鸟正符合“扶桑”和“若木”“上有十日”的特征,形象地再现了“十日”神话。中型神树枝端的立鸟与大型神树枝端之立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邱登成认为,“十日”神话是原始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观念不断演变的结果,并可能与古人的天体宇宙观念有关。太阳只有一个,但其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时辰、季节变化,在原始蒙昧时期,人们还无法作出科学客观的解释,遂想象出有十个太阳,只是后来十个太阳不守规矩,一起出来,弄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才有“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日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可见,无论“十日”神话如何演变,始终离不了太阳及太阳神崇拜这一主题。
太阳神鸟金箔。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太阳鸟组成。
太阳神鸟原件(外围是透明大圆柱中间是转动的小圆柱,极难拍相片色彩完全失真)
太阳神鸟金器
纵目铜人:蚕神的化身还是帝王写真
三星堆遗址中,大青铜人面具共出土20余件,一次性出土如此多的铜人面具,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专家推断,三星堆铜面具应属陈置在宗庙内的神器。
“纵目”面具是三星堆青铜器中争议最多的器物之一。此次在南越王博物馆中展出的纵目面具高64.5厘米,宽厘米,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神异的相貌好似俗称的“千里眼、顺风耳”。考古专家指出,古籍《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正是对“纵目”的直观表现,这件面具代表的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形象。
那么,蚕丛“纵目”的又由何起源?对此专家们也有多种推测。有人认为,这个青铜纵目人面像,就是蚕神的形象,是对古代蜀人养蚕发展经济和提供生活来源的形象化解读。
那么,如果纵目人面具是蚕丛,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眼形器,又当作何解释?这些出土的青铜眼形器有菱形的、三角形的、“臣”字形的等,专家解释,从巫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蜀人崇拜眼睛的文化心理可能与他们认为巫师的眼睛具有能见神鬼幽明的神奇功能有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古代世界的很多民族中,曾发现有以眼睛图像象征太阳的观念与遗物,崇拜眼睛就是崇拜太阳。那么在古蜀人的观念里可能也是把眼睛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神鸟:远古太阳艺术品 古蜀国人崇拜太阳的习俗在三星堆另一件文物中有更加直观的呈现——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与同一祭祀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纹饰相似,也与中国南方出土的铜鼓上的太阳纹饰相像,因此被发掘者命名为“太阳形器”。目前主流观点多认为它是太阳的象征,可以推知,当时的古蜀国已经有了专门祭日的仪式。
不过说到将“日”与“乌”结合得最完美而具艺术效果的,则非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莫属。
“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
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族号为“开明”,“开明”本是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的词汇,开明王族的家族墓地——商业街船棺墓的棺木上也刻有与太阳崇拜相关的图案。不难推断出,崇奉太阳是古蜀族的习俗。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金饰被学界视为古人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因此,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人面形金箔。现代很多设计的灵感很多都来自远古的饰物.图腾.....
黄金面具:与世界艺术呼应
展览中的重头器物,青铜大立人像出自二号祭祀坑,通高2.62米,由1.72米高的人像和0.9米高的底座组成,是世界范围内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人像面部十分生动,显得气质非凡。
最耐人寻味的是人像的手势,双手握成环形呈抱握状,两只手的环形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究竟是特定的手势?还是拿着什么东西?目前有人认为他拿的是象牙,有人认为是玉琮,也有人认为拿的是法筒,还有人认为什么也没拿……由于相关资料甚少,目前还很难确定。
而更为神秘的人像是那些“金面罩人”。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仅有四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
用黄金覆在面具之上,在国内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最具代表性。它们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也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金面罩或许有娱神以使神更灵验的作用。
三星堆青铜面具
青铜人面具
青铜人面具
青铜人面具
青铜人面具
青铜人像(很见的圆弧造型还很有幽默感)
三星堆堪称中国一处令世界震惊的考古发现,是目前已知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自最近20多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
三星堆位于四川德阳的广汉市境内,西南距成都不远。它是年春因当地农民掏水沟时挖出玉石器而偶然被发现的。自此以后,三星堆遗址经过了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从年开始,四川组织力量对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直至年夏,随著两个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国宝重器横空出世,三星堆震惊了世界。英国报纸甚至称它的发现比秦始皇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目前发掘研究已表明,三星堆是一处体现“古城、古国、古文化”多重特征的重要遗址。遗址区已相继发掘出了人工夯筑的城墙和土坯砖,探明古城的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如此大的古城规模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实属罕见。三星堆遗址所表现的文化距今约~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和周初时期),前后延续了近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著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残长达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器身上刻有纹饰——这样大件的精美玉器,在国内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
三星堆文物有许多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都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需要重新认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最令人称绝。那些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还带有彩绘,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一株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都立有一只代表太阳的神鸟。另外,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高2.62米)、“面具之王”的青铜纵目面具(宽厘米)等等,都是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而三星堆的青铜器冶铸水平,也十分的高超。这些都表明,三星堆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长江上游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城市、有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有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而且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目前,关于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仍在继续,并不断有惊人的发现传出。围绕三星堆的诸多谜团,仍是国内外考古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三星堆:解读千古奇书《山海经》
青铜纵目面具
中国是一个神话的国度,无数神奇而壮美的古老神话,反映出中华民族撼天斗地、蓬勃奋发的精神,激励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凤舞九天,勇猛精进。千古奇书《山海经》,堪称无数可歌可泣的上古神话的总汇,但几经沧海桑田,一些著名神话渐渐散落于历史的星空,庐山真面逐渐变得模糊而沦为绝唱,于是,《山海经》也就成了荒诞不经、难以解读的巫书。是三星堆的伟大发现,才使《山海经》所记逐渐变得明朗清晰,书中那些散落的神话,又再一次闪耀出灼灼光彩,重新流动出撼人心魄的生命乐章!
让我们来看看三星堆是怎样解读千古奇书《山海经》的吧!
《山海经》中记载着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木”等神树,说是在东方一个叫汤谷的地方,生长着一株高大的神树——扶桑,上面栖息着十个太阳,九个居住在下面,一个居住在上面,十个太阳由太阳鸟背负着轮番出行,给世界带来光明。后来,十个太阳趁母亲羲和生病时,一起跑到天上捣蛋,造成人间草木焦枯,民不聊生。于是,天帝叫天神羿降临到人间,并赐给他神弓神箭。羿来到人间,为振救苍生而一气射杀了九个太阳,人间才又恢复了平静,人们才又过上安居的生活。而建木则生长在天地的正中央成都平原,高极云天,树上结满天花地果,还有龙蛇等攀附其上,是各路天神上天下地的天梯。西方的若木则和扶桑一样,也栖息着十个太阳,太阳的光华普照大地。传说中的这三棵神树,其地理空间分布位置实际代表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反映了我们祖先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和神话宇宙观。但因时代邈远,后世虽较多扶桑、若木等神树的画像,终究只是一种意象图画,上古神树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是谁也没有见过。恰恰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群,为我们解读这些上古神树提供了参照。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株青铜神树,最高者达厘米,是目前国内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青铜文物之一。树的底座为圆盘状,树座呈现穹窿形,犹如一座高矗的神山。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层树枝皆弯曲横斜,旁逸向下者枝端结着丰硕的果实,向上者枝端则站立着一只雄视四方的太阳鸟。这种形态构造几乎就是《山海经》中扶桑和若木的翻版,而树座上铸造的一条极富特色的龙,其游动的身体与树干串连,又恰似天降神龙的实景雕塑,整株神树造型高大奇美,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又分明具有建木的特征,这表明它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不仅发挥着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功能,而且形象地再现了美丽而古老的“十日”神话,成为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
《山海经》中还记载着一个叫烛龙的神,人面蛇身,直目正乘,传说他的本领很大,只要他一张开眼睛,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一合上眼睛,白天就变回黑夜。他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又马上赤日炎炎,流金铄石,成为夏天。它不吃不饮,不睡觉,不呼吸——因为它一呼吸,就成为长风万里。这样的形象真可谓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然而,三星堆青铜器中,有一件被人们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大型面具,其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俨然就是能观千里的高倍望远镜。其整体造型形象威严,气凌八方,真是旷古绝今的神物,这难道不是“直目正乘”,主阴主明,具有无边威力的烛龙的形象写照?
如果就此说三星堆解读了千古奇书《山海经》,还有点不令人信服的话,那么,我们再看《山海经》中对龙、凤凰、鸾鸟和治水英雄鲧的记载,结合三星堆文物以探究竟。
神话中的龙可细可巨、能短能长,自在往来于水、陆、空,兴云布雨,泽被万物,神变莫测,往往是天帝天神的驾乘,《山海经》中即说天神如祝融、颛顼等都是乘龙飞行遨游的。我们说龙翔九天,但飞翔总是离不开羽翅的。但是,中国上古时期绝大多数龙的造型是没有羽翅的,这很让人怀疑其是否是传说中能够自在飞翔的龙,由此也就愈增加了《山海经》的荒诞性。但情况却并非如此,荒诞的迷雾因三星堆而消退,得见原始神话龙的本真面目。三星堆出土的龙蛇,在身上都饰有象征飞翔能力的刀状羽翅,其造型正与《山海经》中作为天神驾乘、能遨游四海的龙的形象相吻合。
凤凰、鸾鸟则皆是传说中的神鸟、瑞鸟,能昭示吉祥,带来平安。《山海经》中记载说凤凰、鸾鸟的形状像鸡,满身饰有华丽的羽毛,是所谓的“五彩鸟”,人们一旦见到,就会天下安宁。后世的很多凤凰类图象大抵皆源于《山海经》的记载,但上古时期立体的凤凰实物却极为罕见。无独有偶,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即有众多的青铜鸟和一件青铜鸡。除了神树上的太阳鸟而外,其他的鸟或饰有如旌旗般的冠羽和长垂的尾羽,或背部的羽翅高高耸起,华丽的冠羽、翅羽与上翘的尾羽相映成趣,鸡的形象虽颇具写实风格,但它那长而丰满的尾羽也堪称华丽之极。这些形象,不是《山海经》中羽饰华美的“五彩鸟”又是什么?
不仅如此。历史上关于鲧的传说可谓流布甚广,人皆耳熟能详。问题是,不少典籍都说鲧治水无功,死后化为熊。唯独《山海经》肯定了鲧治水的功劳,并说鲧是白马所化。而在上古神化意念中,神龙天马是一回事。这分明是说治水英雄鲧的真实面目其实就是龙马的形象。然而数千年来,这种龙马形象早已失落在岁月的时空中而脱离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不,三星堆神树上那条从天而降的龙,其造型是“马面头、辫绳身、人手爪、刀状羽翅”,其它龙及龙形饰的造型也多具有头似马面、饰刀状羽翅的特征,与其它地区同时期文化龙的形象迥异,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这显然是将龙头刻意铸如马面,似乎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三星堆的龙原本就是天马的化身,而人手爪,又分明带有人性化的色彩。这种龙的形象,兼具天马与人性特征,所表征的不就是治水英雄鲧的形象吗?
够了,例子我们无须再举。因为三星堆有着太多的神奇,其对上古神话的例证与解读,并不仅仅限于《山海经》,还有《淮南子》、《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众多典籍。我们只能说,蜀史邈远,其世系传承及其他重大历史事件仅散见于汉晋时期方志、笔记的零星记载。加之诗仙李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使古蜀史千载以来云遮雾绕,扑朔迷离。而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再现了业已消逝的三千多年前无比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让神话色彩浓郁的古蜀史成为信史。而其神奇精美的文物,冥冥之中又有不少与千古奇书《山海经》暗合,使人们不得不在惊叹古蜀先民睿智与创造力的同时,重新审视《山海经》的神话史料价值。
三星堆,这一方人神共舞的灵土,这一个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这一则神秘梦幻的人间神曲!诡怪荒诞的《山海经》,因之而明晰,那些古老的神话,因之而弥新,那曾经失落的记忆,因之而永恒!
青铜鸟
三星堆文物
陈列馆之宝(青铜司仪像)
龙的形象
青铜动物造型
青铜兽面
三星堆金杖
石斧
四节玉琮
铜虎,看到的那些小点,其实是虎身上的凹槽,用小块的绿松石镶上去的填平的。
铜罍
铜鸟
铜蛇
铜鹰形铃
玉璧
玉刀
玉戈
玉戈,古代祭祀仪仗用品
玉四出有牙领壁
来自网络
投稿信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