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童鞋在后台留言问学姐,大厂是怎么做竞品分析的?学姐还记得,9年前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暑假实习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做竞品分析。当时带我入门的导师,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信息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最后学姐码了一个好多页的文档,标题赫然写着“精品分析”。嗯,可能是暗示了我以后爱逛精品店买包吧…有点凡尔赛的是,在最近几年里,学姐都很少看/做竞品分析了,主要是因为业务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状态,偶尔在汇报中提到竞对,出于尊重,留个12.5%的市占“反垄断”一下(别问为什么是这个数,问就是战略部给的)。学姐相信,童鞋们要写出几篇竞品分析不难,但竞品分析属于“易懂难精”,要写得好也并不容易。按照惯例,学姐又很贴心的准备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模版,读完文章之后就能get↓00竞品分析的目的和结构首先,大家还是要先搞清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啥,其实就是打仗前探听敌情,了解竞对的长处和短板,归根结底还是想看到我们要怎么赢。所以,竞品分析只是我们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手段而已,当然,你也可以在分析完对手之后对我方表示失望,选择投敌~如果没有对着这个目标理清竞品分析的脉络、结构,就急着去汇报的话,一是会显得比较散,二是没有什么结论输出,有一种分析了寂寞的感觉。有了目的后,大家也先别急着先动手,竞品分析其实也是分为2种类型的:
针对某细分领域的某几种方向或解决方案,做竞品调研;如果对于某个行业的某个细分领域还完全没有方向,请先做行业调研和规划
对于某解决方案的具体功能做竞品调研前者就相当于全面战争,后者就相当于局部战争嘛。所以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存在包含关系。所以学姐会以前者为重点展开,帮助大家把内容汇报得更完整、更有逻辑,结构如下↓在全面战争的的时候,我们显然不能仅仅只看竞对的产品设计,如果这样就能打赢的话,大家都抄一抄产品不就行了。我们要做到,像投资人一样了解这个赛道的玩家,所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把这些竞对从上往下拆解,顶层是企业背景介绍,中层是商业模式,下层是产品落地,这样才能摸透对方,知道这个仗到底要怎么打,最终输出结论,在这部分学姐也会教一个比较经典分析竞争力的方法论。如果只是局部战争,分析某些个功能点,那可以把顶层和中间层省略或者简化。当然,学姐在这篇重点讲的是框架,更多基础知识请戳干货合集。01竞品选取要打仗当然要先知道对手是谁,如果你们要打全面战争,那么至少要找到目前(或未来有可能)市占排3-5位的竞对,排除你们公司,这些竞对的市场份额加起来最好能在剩下的市场份额里面占到一半,也就是占大头↓
也可以加上一页这几年的竞品发展趋势,比如每年营收、利润增长趋势之类的。如果你们要打局部战争,只是针对某个功能,那么可以稍微多找一些,5~10个有该功能的产品放一起对比,更能得出结论。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一剖析对手了。02顶层架构-企业背景简介竞品都是在企业内产生的,企业是由人创建、通过资金来运作的,那我们当然该先把企业的人是谁、钱从哪里来说清楚。和打仗类似,总得先搞清楚对方的将领和军费吧~1.管理层组织架构我们虽然无法直接判断某个高管的能力,但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可以推测出,他有哪些领域知识经验和人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喜欢从别的公司挖高管的原因。比如,字节今年挖来曾经带小米上市的CFO周受资,想让他作为CFO带领字节上市,结果今年政策巨变,字节也暂缓了上市的节奏,才半年多的时间,周受资又不担任CFO了,可以说是hin现实了~所以,我们可以用一张简单的组织架构图,介绍CEO和CEO-1过往工作经验和在公司负责的组织,如果你们能拿到对方更细节的组织架构图那就更好了↓管理层一般是完全公开的,组织架构这部分要看情况,有时候是可以拿到的。比比如之前学姐在晚点post上看到了拼多多和美团在社区团购这个业务上的组织架构对比和优劣,比如学姐就觉得美团这种架构不太容易滋生腐败,拼多多的大区负责人权力过大,容易一手遮天↓很多童鞋会觉得组织架构这种东西关我们产品啥事儿?其实不然,这和最终底层的产品落地是息息相关的,做产品的不可能不考虑业务策略,而业务的策略怎么可能脱离组织架构?这就相当于打仗的时候,要知道对方派了哪个师哪个团一样。2.资金情况现在开兰州拉面都要靠融资了,何况互联网公司嘛~如果能有那些知名的投资公司注资,资金链相对比较有保障,我们要把竞对公司每一轮融资的情况列出来,这些资料网上也很好查。除了外部融资,也要考虑到大厂内部的输血,也就是把老业务赚来的钱砸到新业务中,这一部分虽然不用写出来,但是大家心里要分析清楚。千万不要迷信什么“产品之神”,认为我们可以纯靠产品体验做起来。这都是表面现象,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