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肠道感染结核菌所引起的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晚期开放性肺结核。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右下腹肿块等。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稍多于男性。其感染途径有:肠源性、血源性及由结核性腹膜炎或盆腔结核直接蔓延所致。祖国医学虽无本病名记载,但可参考“泄泻”、“腹痛”、“积聚”等篇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肾阳虚,寒凝气滞,而发生腹痛、腹泻。气为血帅,气滞又可导致血瘀内阻,而形成积聚。
1.脾肾虚弱型腹痛阵作,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腰酸肢冷,舌淡苔薄,脉细弱。
参苓白术丸或者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大枣组成。
功能:健脾补肾。用于脾肾阳虚型肠结核。
口服:参苓白术丸或者参苓白术散每次6克,每日2次。四神丸每次9克,每日1次~2次。用百部10克煎汤送服。
二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霜、生姜、红枣组成。
功能:温补脾肾。用于五更泻,晨起即泻,泻前腹痛,泻后痛有所缓,腹部喜温喜按,形体消瘦,腰酸无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者。
口服,每次30丸~50丸,每日3次。用百部煎汤送服。百部每天用量为10克。凡泄泻兼有发热者忌服。
泻痢固肠丸由党参、白术、茯苓、肉豆蔻、罂粟壳、诃子、白芍、陈皮、甘草组成。
功能:健脾温肾,涩肠固脱。用于泄泻肠鸣,日久不愈,肚腹冷痛,纳食不香,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者。口服,每次粒,每日2次。下痢泄泻初起,邪实积滞未去者忌用。
2.瘀血内结型右下腹疼痛,固定不移,且有肿块,舌紫暗或有瘀点。
少腹逐瘀丸
由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没药、川芎、肉桂、炮姜组成。功能: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小腹胀痛,腰痛者。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3次。孕妇忌服。
自从人类发明链霉素以来,结核病已不是一种不治之症。但随着抗痨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抗痨药的效果有所下降。中药在结核病的治疗方面虽效果不理想,但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肠结核患者可根据自身症状,分别选用以上药物,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肠结核调养
患者平时可以多吃瘦肉、鱼、豆制品、蛋清等高蛋白的食物。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奶、豆腐、牛奶、粥、面等,动物内脏就可以补铁,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猪肝、鸡肝、猪血、牛肝、羊肝。蛋类除了鸡蛋,鸭蛋、鹌鹑蛋也不错。此外,患者还可以吃一点海鱼,如带鱼、黄花鱼。
患者吃一猪瘦肉对疾病的治疗有益,瘦肉是蛋白质的食物,不过猪肉难消化,患者最好把它切丝或者剁碎煮粥,煮汤食用。牛肉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也非常丰富,可以促进肠道的修复,但牛肉纤维比较粗糙,吃的时候最好剁碎,而且患者也不宜吃太多,以免影响消化。
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易消化吸收,是非常适合患者食用的,患者最好不要直接吃干豆,而应该选择豆浆、豆腐、腐竹等比较容易消化的豆制品食用。蔬果可以补充维生素,患者也要适当摄入,如果是比较干硬的蔬果,可以榨汁或者煮到熟烂再食用。
患者应该注意日常的饮食调理,尽量食用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所有食物,尤其是肉类,应该用清淡的方式烹饪,不要吃油腻、厚味的食物,这是非常重要的。患者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会产生气体的食物,生冷食物也要避免。
温馨提示文中引用的方剂与中药,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