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笔记姜撞奶本地姜遇到水牛奶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从京城回到温暖的南国。不过是几个小时的航程,帝都瓦蓝天空下泡桐或者洋槐树叶落尽的剪影,就换成了珠江两岸的榕影婆娑。

清晨沿江边暴走,江水依旧,海珠桥跟解放桥之间的天光墟依旧。所谓天光墟,大抵相当于北京的早市,但广州似乎更像卖旧物的跳蚤市场。老人家摆起个小摊,出售各种旧物。从真真假假的文玩到半新不旧的衣裳。

暴走的终点,是小区附近的菜市场,门口瘦骨伶仃的卖花女人还是老样子,花却翻出了好些新品种。买菜的时候顺便买花,是广州生活的福利吧,不是多高级的事,师奶们平常生活而已。可以康乃馨菊花玫瑰搭成家常的一束,摆在神台边上供养关公,也可以大把向日葵插进瓶里,模拟出梵高的癫狂。嗯,桌子先生寂寞好久了。

菜市场的另一头有个卖姜卖葱头的小店,两个特别酷的男仔看档,独头蒜总插块牌写着“一捞去”,意思是不给挑。红葱头、沙姜也常常需要半斤起卖,厨娘经常被嫌弃:“咁少!点称啊?”就凭着货正,这么任性,居然也没做不下去。

这不,别人都是那种又大又笨的大肉姜,偏他家有小小个的本地小黄姜,十分可人。一念而起,不如做个姜撞奶吧。买完姜,走几步的小店里就有水牛奶,都是顺路的事。

姜撞奶最早出于广东番禺沙湾,据说是有老婆婆咳嗽,听说姜汁镇咳,但又太辣,没喝完的留在碗底,媳妇儿不小心把热牛奶倒了进去,没想到就凝结了。老婆婆自然舍不得糟蹋东西,一喝之下,竟然又嫩又滑,十分可口。在食品化学和食品工业高度发达之前,许多美食,都是源于“打翻”、“粗心”以及“舍不得”吧。

姜撞奶其实是个化学反应,姜里的蛋白酶,与牛奶里的乳蛋白发生反应,就凝结成了豆腐花一样的东西。任何化学反应都有条件,对于姜撞奶来说,首先是温度,据说牛奶需要在60度到90度之间,有年看新闻,香港有小学生做过实验,测试说82度是最佳凝结温度。真喜欢做实验的那个孩子。其次还关乎牛奶的脂肪含量。脱脂牛奶一定不行,普通的全脂牛奶不保证一定成功,水牛奶最好。水牛奶的乳脂含量是普通牛奶的两三倍,严格饮食只饮脱脂奶的人请掩面飘过。

这是一道特别唬人,但其实特别简单的甜品。下面说说做法吧,

食材:小黄姜、水牛奶。

做法:

1,姜磨成蓉,有人用压蒜器,厨娘有个磨姜磨蒜的小工具,就是那种表面有尖尖突起的,瓷的,塑料的都行。至于多少量,家用很难用毫升数衡量,凭感觉是日常的白瓷勺一大勺,稍微多点也问题不大,看你有多爱姜。

2,用勺子压姜蓉,榨出汁来,倒在最后装姜撞奶的容器里。懒得找纱布过滤了,略有姜蓉留在姜汁里,后来发现,反倒增加了成品口感的丰富性。外面通常用白瓷碗,厨娘贪靓,用了这两个从法国万里迢迢背回来的杯子。

杯子来自圣米歇尔山山顶修道院的小商店。山在法国诺曼底,退潮的时候有条大路跟陆地相连,涨潮时就成了水中孤岛。山上的教堂据说是一位红衣主教梦见大天使圣米歇尔而修。杯子上有浮雕的海蟹海贝,其实并不贵,千里万里的带回来,每用,都能想起那年夏天的旅行。我的恋物,大抵就是因为器物能唤起某人、某地。哈,扯太远了。

3,水牛奶加热,不要大滚。嗜甜的人此时可以在牛奶里加点糖。关火略微晾一晾,厨娘不用温度计,全凭手感。牛奶一人份大概ml,多亏盒子上有写。

4,牛奶冲进姜汁里。沙湾这甜品原本叫姜埋奶,埋是当地俚语“凝结”之意。一个“撞”字,倒是非常形象。牛奶要跟姜汁充分混合,但切忌用勺子搅拌,所以高抬手,让牛奶撞进姜汁里,剩下的就是静置待之,一般二三十秒就开始凝结了。

怎样知道做成了?外边小店里总将把瓷勺横放在姜撞奶表面,微微塌陷但不会掉下去就是成功。放那种轻薄的塑料勺,纯属对产品不自信地耍流氓。厨娘贪靓,草莓切片放上去,自然也不会沉底。

用勺子挖起一勺,如豆腐花般滑嫩。此番做,完全没放糖,却是歪打正着地好吃。本地小黄姜香味十足但辣味很浅,不放糖,正好可以感觉牛奶和姜汁缠绵的醇香。

有个粤语词叫“够姜”,大抵相当于北方话的“有料”,但却有种更笃定的霸气。姜在粤菜中是十分要紧的调料,荤素都离不开。又有“本地姜”的说法,指的是本地土著土产,与之对应的是“过江龙”。厨娘原本是“过江龙”,但在此处生活久了,也渐渐归化,离开几个月,听粤语也觉得亲切。希望自己能如这本地小黄姜,不算辣,但够姜。

==========厨娘的菜谱芬歌线========

回复可看《藤椒焗膏蟹》

回复可看《韩国泡菜汤》

回复可看《青酱蛤蜊天使面》

回复可看《子姜泡椒炒鸡杂》

回复可看《青口青口开门吧》

回复可看《遇见秋葵》

回复可看《环游世界做苹果派》

回复可看《西班牙冷汤》

回复可看《一碗不朽的馄饨是怎样炼成的》

回复可看《有点醉的肥鹅肝》

回复可看《糖渍橙皮冬夜里的治愈系》

回复可看《秃黄油与干贝蟹肉鲜掉眉毛的四种吃法》

回复可看《如何做出一锅完美的煎饺》

回复可看《虚度时光不过是一顿晚餐》

:厨娘的私家美食记录,以个人记忆还原70后——从吃不饱到吃撑了的一代的饮食生活史。也发点超级简单每个人都能做的菜谱,还不定期举办嫣然饭局。菜美酒醇茶香,静候吃货。e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l/5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