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物随身带着存钱罐炫富其实并不是

治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xwdt/191104/7585947.html

01

看过《鬼吹灯》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书里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情节——胡八一三人组闯献王墓。而书中所提到的献王,就是多年前,在云南滇池沿岸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古老王国——古滇国的统治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后人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古滇国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字: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同滇以北君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嵩、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长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这个古滇国有多大?至今仍无准确的证据。

这个古滇国什么时候消失的?

根据至今出土的文物显示,它战国初期,就已经存在,战国末至西汉初,为古滇国全成时期,西汉中期后开始衰落,东汉初,中原王朝设置郡县,彻底取代了古滇国的统治。

那时候的滇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以农耕、畜牧、捕猎为主,青铜制造、漆器制造、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然而,他们并没有统一的货币。

对内,人们以物易物,满足生活所需;对外,或通过蜀道向内地用铜钱进行贸易往来,或通过建水到达今天越南的河内,用海贝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商品交换。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地方的GDP奔跑的速度,还真不赖。

铜钱和贝壳,相当于当时古滇国的“外汇”,人们的商品意识相当浓厚,于是,少部分的人,率先富裕了起来,需得把这些越来越多的“外汇”,找个稳妥的地方放置。

02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十大俗气表现,其中一项便是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的拙劣炫富。

然而,在古滇国,能听到钱币发出声音的人,只能是贵族或有地位的人。

但在他们看来,让外人听到钱币发出声响,以达到炫富目的这样的事情,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因为他们的能炫富的钱币,是贝壳,随身携带挺不方便,一不小心能给摔碎;

因为他们的存钱罐,非但有立体装饰,还用纯青铜打造而成,实在太华丽而有份量了。

你一定没想到,存钱罐也能登上《国家宝藏》第二季,它就是出土于古滇国古墓中的——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这个存钱罐,高50厘米,盖径25.3厘米,器身两侧有虎形双耳,器盖上铸有四牛。在整个器物最显眼的位置,有一名鎏金骑士跨坐于马上,马昂首翘尾,全身鎏金,显得格外耀眼醒目。

不同款式的古滇国青铜贮贝器,至今出土的数量约为90多件,然而,为什么只有这款“存钱罐”能成为国宝?

因为它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工艺等级不同的,也代表了拥有者的权力与地位。

牛,在古滇国,被当时的人们极其重视,视为财富的象征,就如同今天的人们,喜爱貔貅一样。

鎏金,是古代一种金属表面处理的特殊工艺,又称之为“火镀金”,可以保护器物表面不易受损,而且金碧辉煌,有着极佳的观赏性。

在盖子上,四头牛环绕着,凸出小台上骑马而立的鎏金骑士而行,强调着财富的归属以及高人一等的地位,这位结发于顶,身着华服,佩着宝剑的鎏金骑士,极有可能,就是这件贮贝器的主人。

生前,用贮贝器储藏财富,把贝壳一个个叮叮当当投到青铜器里,听它们声声喧哗;

死后,连贝带器整个随身埋葬,这种简单、粗暴、又低调的炫富方式,让贵族们喜欢得不得了。

历经千年,这位鎏金骑士依然耀眼夺目,成为整件贮贝器的点睛传世之笔。

03

在电子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时代,家里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的存钱罐要么早已不见踪影,要么早已在角落里积了厚厚的灰。

连现在的孩童,似乎都已经没有了,叮叮当当往存钱罐里丢硬币的行为。

从前象征着财富的神兽——牛,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只是生肖中的一员,连乡间都已少见。

如今守着财富的神兽,早已换成了别的神兽,不管平民还是腰包丰厚的人,都喜欢随身带上至少硬币大小的一只。

这种简单、粗暴又略显贪婪的炫富方式,早已开始被女生在心里吐槽千遍。

炫富,难道就不能低调又有内涵?

如果你正想寻找一件与众不同的守财物件,不如试试与千年前,古滇国贵族使用同款?

当然,这可不是扛着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到处“炫富”。

我发现,如今,它早已不再是沉重的存钱罐,而是变身为精巧可人,还可以随身佩戴首饰。

耳坠上,鎏金的贵族勇士,如今依旧可以神采奕奕地守护着主人的财富。

贮贝器里的贝壳,如今被温柔细腻,又莹润不俗的珍珠所替代。

珍珠作为宝石,历来被人们视为奇珍至宝,在古代的饰物中,它与美玉并重,达官巨贾们,均以佩戴珍珠为荣。

银的长链,让珍珠的光泽随着步伐摇曳,似乎仍在诉说着一个古国的经典传奇。

神秘古滇国守护财富的秘密,就这样,以脱俗的光华,地重现在精致的首饰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l/1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