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熟知的可能是另一个名字:贝月森,“贝氏设计”创始人,20余年房地产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涉足营销策划、规划、建筑、景观、装饰设计等多领域
我比较喜欢待在家里,我觉得家是我快乐的源泉。在家我会看看足球,看电影,听音乐,陪孩子画画,一起练瑜伽,其实让家里的氛围很轻松自由,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就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家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第一次有“家”的概念,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因为地震,父母将我送去上海亲戚家,我就感觉没有跟父母在一起,那就不是我的家。有时候生病,我会故意夸大病情,让父母知道,想让他们来看我。
后来,从我大学毕业开始计划买房子,时刻都是想着买大一点,想跟父母一起住,可惜到现在20多年了,也没能实现这个梦,他们更愿意待在上海,而我选择了成都。但我骨子里对上海是有种情节的,每次回上海都感觉很亲切,我觉得那是我的家乡。
我在上海出生,半岁时就去了陕西,大学在广州,在广州生活了十年,因为仁和春天的项目来到成都,一直到现在,在成都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我没有太强的地域感,没有过多的偏见,而逐渐产生的家庭观念就是,要跟家人在一起,家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我记得我女儿四岁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她说要住在上海,因为可以照顾爸爸妈妈,还可以照顾爷爷奶奶。当时我泪水在眼里打转,特别感动,我觉得女儿才四岁,真的太懂事了。
儿子和女儿带给我的感动很多。女儿四岁生日的时候,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我悄悄从上海回来,跟她老师商量好,许愿时,老师问她,“你最想见到谁啊?”她说,“爸爸。”“那你喊喊,看爸爸会不会来?”我拿着手机录下这一切,慢慢出现,她睁眼看到我,一下子就哭了,这是我一直记忆犹新的一件事。那一年我陪伴她很少,一直在上海工作,当时很愧疚,觉得自己应该更尽力做好父亲的角色。
我看着他们成长,从中我也在重新认识自己。有一次春节,我们骗儿子说外出买烟花,实际上是去西岭雪山玩,回家之后,儿子在沙发上完全不理我们。我当即跟他认错,承诺往后凡事跟他商量,不隐瞒,不欺骗。到现在我都这么做,也要求他什么都跟我们直说。
如果建筑不能贴近生活
是没有意义的
我本身是学建筑的,多少会有个自己盖房子的梦想。我希望我的房子,最好在山里,有森林,有溪流,远方群山缭绕,有意境。在这里我可以打坐,做瑜伽,倾听森林回响,夜里数着星星,山里很美,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无聊。我可以一个人待在这儿,也可以带着孩子和太太一起,如果父母能来,我会更开心。
我崇尚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因地制宜,就像赖特的流水别墅,他用很多石头材料,大平台与山势结合得很好,尊重地形,并不是要把山头削平了做个新的建筑才是美的。我家有块石头,是我在丽江选的,绿绿的,中间有个小洞,可以盛很少一点水,或者土,弄点小植物,有种禅意,我喜欢大自然的东西,它们可以带给我很多灵感。
我喜欢简约、原始的风格,我认为建筑和装饰、景观都是一体的,应该尽量减少刻意装饰。我会用自然材料,比如说石头、木头、玻璃,室内空间我主张用更多舒适朴实的家具,比如沙发我会用布面的,我喜欢它的触感,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一直践行的理念是功能第一,一个建筑的前期设计规划应该注重整体性,既要美,又要实用性强。即使一个人居于大自然中,如果房屋功能不合适,那么大自然也变得不自然了。
如果建筑不能贴近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曾经客观评价过扎哈的项目,我说不能盲目崇拜,不是全都是好的,像北京SOHO,里面的商业几乎是死的,这是建筑不合理造成。也跟我们的国情有关,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表面的高大上,然而没有内涵,价值很低,本质上这是一种浪费。
有人问我,这个建筑外观漂亮与否,我说,凡是能回答你的,都不是专家,没有基于内部适用性的评价都是空谈。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建筑师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室内装饰的呈现,细化到灯的线要怎么走,怎么留位置,卫生间的隔断怎么做。
我的信仰是向善说真话
建筑本身就该与人产生互动,住房就是用于居住的,而不应该被用作投资炒作的工具。我遇过一些透支自己良心信用的开发商,忽悠老百姓买房买商铺。这个时代大家都在向钱看,将其当做信仰。钱被视作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他能住大房子,开好车,是因为有钱,钱是最立竿见影的东西。我认为,这也是问题根源。
信仰指的不仅仅是宗教,而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我们谈宗教,不管是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的本心都是教人向善,传播的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国人没有信仰,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被十年浩劫与后来的拜金主义摧毁了。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一书中有段故事让我感触特别深,书中写到,作者发现办公室里有人偷了她的钱,她没报警,反而把锁摘了,还每天放钱进抽屉,持续三天,后来偷钱的人将钱原数奉还,原来那人也是有苦衷的。我想这就是向善,这就是因果。
我希望自己做的事、说的话,可以帮助更多人,希望从我自身专业中帮助一些企业。有时候我的建议会得罪人,可能会导致我个人发展的不顺,以前我会很失望,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现在看来,这都是我的孽障,还需修行。我的优点是太认真,缺点也是太认真。但我仍然坚持说真话,不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如果做事只为自己,那我就不会说真话,应该躲在背后不吭声。
自从当了爸爸,我感觉责任感更强了。现在做很多事出发点都是孩子,为了孩子,我现在说真话的方式有所改变,以前可能太直接,伤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伤害自己,现在慢慢学着圆润点,用一个更容易让别人接受的方式。总的来说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相信有好的引导,就会步入正确道路。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爱的故事
这里是有关家的故事
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轨迹
但面对房子、亲友,以及所有与家相关
我们都有共同的心境——因爱而家
通过房子,打开家与爱的故事
欢迎讲述你在寻家之旅中的喜怒哀乐。你可以社群营销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