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宁海千里寻亲,如果你有相关线索,请帮

??提示:点击上方宁海新闻网↑订阅本刊

  风流东海岸,多情数宁海。

  7月12日,星期日。宁海县救助管理站站长仇斌华的电话突然响起,打电话的是县民政局门卫胡彩成夫妇:仇站长,有来自河北省的父女俩,外加一个女儿的什么同学,3个人在民政局,说要寻找女儿的亲生父母,今天是星期天啊,局里又没有人!你能不能先把他们安顿到救助站?

  当时,仇斌华还没完全听清楚门卫夫妇急急忙忙的来电,但救助站多年的工作,使他养成了职业习惯,他迅即调车,派工作人员周垚军把河北来人3个接到救助站,先吃饭,然后安顿他们住下来。

  原来,他们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大辛庄乡大西村,父亲叫苗海申,女儿叫苗盼盼,女儿的同学叫苗芳芳。不过严格说起来,苗海申应该是苗盼盼的养父。25年前,苗盼盼两个月大的时候,苗海申到宁海领养了她;25年后,已成家立业的苗盼盼,一心想找到亲生父母,就在老爸苗海申、同学苗芳芳的陪同下,千里迢迢奔赴宁海。

  当晚,仇斌华联系了县民政局分管副局长石慧超,石慧超指示:因遭台风,我正在灾区核灾;你负责全力帮助河北来人寻亲!

  血浓于水的亲情,总能引发人们无限的情思和遐想,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走进了河北来人的寻亲路径——

宁海抱来的宝贝

  苗海申并不是体制内的人,而且全家都不是。他是一个庄稼汉,但有庄稼汉的澎湃活力,身上肌肉一块一块的;为人正直,腰杆也挺得笔直。成家后,他照常下地种些玉米,农闲时再干些木匠活贴补家用,日子过得乐呵呵的。但3年过去,老婆一直没生育,他倒没觉得什么,可老辈人不乐意了,老嘀咕着让苗海申抱养一个,“不管男娃女娃都行啊!”

  上世纪80年代,正是计划生育抓得雷厉风行之时,宁海就有一些育龄夫妇,想生儿子头胎却生了个囡,于是偷偷把女婴遗弃。河北邯郸一带,有一些没有生育的夫妇,就领养了一些宁海籍弃婴。消息传到苗海申耳里,他动心了。

  故事一:年8月,苗海申怀揣多元钱,平生第一次奔赴遥远的宁海。在那个年代,多元钱不是小数目,一到河南郑州,他就被人盯上了。先是一个小青年过来搭讪,问他“黄带要不要?”他摇头推脱,第二个过来的大个子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说:“我刚从大牢里出来,手头紧。知道你带了很多钱,但不知道你藏哪儿了,你还是自己拿出来吧!”说着就把手伸到了苗海申胸前。

  这不是明抢吗?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还有这等事?苗海申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苗海申从小跟人练地方拳种“大红拳”,不信邪能压正,他格开那人的手,直接把那人提扛起来,撂在了车站的台阶上。几个同伙一看这架势,哄地一声散了。

  坐了火车坐汽车,苗海申终于赶到宁海,如愿领养了一个女婴,当时还只有两个月大。记者问:“是哪个部门开具的领养手续呢?”苗海申答:“好像是她村里边的,在力洋那边,那里的山、车站,我都有印象……”记者打断他的话:“村里边?不可能开什么证明啊!要么是社会福利院或者民政局一类的机构……”他想了一下,说:“好像是民政局吧,时间长了,都忘了;但确实有一张证明,在上海我还用过它,所以记得。”

  故事二:苗海申抱着小盼盼,像抱着宝贝疙瘩,急急往回赶。在上海汽车站,几个民警叫住了他,问他跟孩子是什么关系?原来民警看见一个大男人独自抱着个婴儿,怀疑苗海申是人贩子,就上前盘问。苗海申赶紧掏出那张证明,拉扯之间,证明还被撕开一角。民警把那张证明左看右看,还问了好些话,才把证明还给苗海申,让他继续赶路。

  苗海申抱回了小盼盼,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爷爷、奶奶更乐得合不拢嘴。苗家是个大家族,苗海申是长子,下有6个弟弟、1个妹妹,大家伙把小盼盼抱着、传着,全家像过节一样热闹。

  苗海申对小盼盼更是疼爱。晚上,小盼盼一直倚着他睡,一直睡了一年半;冬天,他用棉袄揣着小盼盼串门。时间长了,小家伙就在他怀里撒尿,棉袄湿了一片,他也不恼,呵呵笑着。

  由于没有母乳,小盼盼的奶粉钱是一大笔开支。小家伙又特别能吃,3天就能吃完一袋奶粉,“吃得那个胖啊,胖得大眼睛变成了一条缝!”苗海申说。为了弥补开支,他还学会了理发,开了一家理发馆,才把日子对付过去。

  说也奇怪,苗海申领养小盼盼后,老婆不久就怀上了。一年后,顺利产下一女。大家都说这喜气是小盼盼带来的,对她更是宠爱。

  小盼盼长到两三岁,头上长了疥癣,苗海申带她到乡卫生所,小盼盼一见白大褂,躲在墙角不出来。奶奶就哄她:“大夫治好了疮,给你买好吃的!”小盼盼才站出来接受治疗。回家的路上,小盼盼说:“奶奶我要喝水。”奶奶说:“快到家了,到家里就给你喝水。”小盼盼忙答:“不是不是,我不要家里的水,我要店里买来的甜水。”大家都不知道她说的“甜水”,就带着她来到小店,小家伙指着水果罐头说:“就是这个甜水。”原来她还惦记着奶奶的许诺。

  小盼盼从小就显示出领导和组织能力,“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同学苗芳芳告诉记者:盼盼绝对是“大姐大”式的人物,有男生欺负女生,她就组织一帮女生还击,并每次都打赢,她还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你会打架啊!是不是跟爸爸学的功夫?”记者笑着问。“不是爸爸教的,是我爸爸的师父赵老师教的,后来还跟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爸爸的同学柴老师学过一阵子,柴老师曾得过魏县的一项武术冠军……”苗盼盼说。

  苗盼盼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上小学时,三好学生什么的奖状贴满了墙壁,“反正学校里每次发奖状,都有她!”苗海申自豪地介绍道。

  不过记者从苗海申身上读到的,是一种深沉的父爱。人道父爱莫诉儿女情,其实父爱儿女情更深!

万千宠爱集一身

  真相就像海底的沉船,虽然时间让它长满了水草,隐没又让它爬满了贝螺,但一旦打捞出水,总得有人为逝去的经历负责。

  记者问苗盼盼:“你是怎么知道爱你疼你的父母原来是养父母呢?”苗盼盼的长睫毛像窗帘一样垂了下来:“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同桌葛艳红跟我说,听人说你是抱来的孩子,你爹娘也不是亲爹娘……我当时就懵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妈妈。”

  “他们告诉你了吗?”记者问。“他们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但我看见爸爸、妈妈都在掉眼泪,就知道同学说的是真的!”苗盼盼沉浸在回忆中。

  知道了真相,苗盼盼的心绪波动很厉害,上课老是走神。家人则老觉得亏欠了她,很是牵肠挂肚。上初中时,苗海申还特意让她到河南南乐县的一所私立学校来求学。这所学校在当地很有名气,不过费用也高,学生一律住校。苗盼盼长这么大,是第一次离家,家里人非常挂念,连爷爷、奶奶都跑来看她。那时“非典”肆虐,学生会见家长,要隔着玻璃。苗盼盼看见这么大年纪的爷爷也哭了,她的心受到了震撼:虽然是养父母,但他们是全身心地在爱着她!

  故事三:苗盼盼家中养了几只鹅,拣鹅蛋是苗盼盼妹妹的任务,每次都少不了给鹅啄几下。妹妹就向苗盼盼哭诉:为什么鹅蛋都留给你吃了,拣鹅蛋被鹅啄却总是我?

  故事四:苗盼盼的爷爷种了一棵枣树,枣子成熟,顽皮的孩子常来摇树拣枣吃,爷爷总会忙不迭驱赶,他要等寄宿的孙女回家摇枣树。苗盼盼的六叔只大她5岁,为此没少挨爷爷的揍。

  苗盼盼是在邯郸上的职高,学的是机械电子。在职高,她跟同命运的胡文君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胡文君是养父母从厕所里拣来的,苗盼盼和她相比,是幸运的!

  高中毕业,苗盼盼先到天津、后到北京上班,先做电商,推销营养品;后开店,卖医疗器械。稳定后又把妹妹叫来,两姐妹都在北京打拼。

  9年前,苗盼盼还在天津时,她的妈妈得了癌症,几次化疗,头发也掉了。每次苗盼盼来看她,她都强忍痛苦,让苗盼盼安心上班。苗盼盼则自己省吃俭用,留下钱塞给妈妈治病。家人的关爱没能挽留妈妈的生命,妈妈终于撒手人寰。

  为了给妈妈治病,苗家欠下了12万元的债务,苗海申除了种好20亩玉米地外,又到天津打工,做木模,一年也能挣3万元。苗盼盼也还了一部分债,到去年,这12万元债全部还上了,父女俩顿觉海阔天空。

  经人撮合,苗海申续了弦。对方是离异女子,带着两个儿子生活,挺不容易的。当时她和苗海申讲明,要带一个儿子过来一起生活。厚道的苗海申劝她:“两个儿子都一样,都是我们的孩子,两个都带过来吧,咱们一起开始新生活!”这么着,苗海申共有2个女儿、2个儿子。

  年,苗盼盼跟杜斌在北京喜结良缘。杜斌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现从事软件开发。小夫妻各有五六千元月薪,过日子是“三个指头撮田螺——十拿九稳”,就是房租贵些,每月要元。

  一切都顺风顺水了,苗盼盼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从去年到今年,这个念头就像鼓槌,无时不在敲打她的心灵。终于,有了现在的寻亲宁海之旅。

  记者似乎能听到,在过去的岁月里,苗盼盼心里一直响着婴儿的哭声,也响着母女相逢的笑声;还有她与生俱来的执着,以及与时俱增的圆梦之愿。

  记者倒觉得:苗盼盼的父亲确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能陪养女寻找亲生父母,是幸福还是负担,就像哈姆雷特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大海捞针也在所不辞

  现实往往比戏剧更精彩。

  7月13日,星期一,仇斌华和救助站工作人员陈娇平一道,陪同河北来人3个,先到县民政局。

  仇斌华仔细分析了前因后果,一是觉得上世纪80年代,在宁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寥寥无几,苗盼盼的亲生父母,是外地人的可能性不大;二是那个时候,计划生育风声鹤唳,长街、力洋一带常有弃婴出现,且以女婴为多,东路角乡镇应该是寻亲的重点区域。

  县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林丹热情接待了河北来人,翻查了好一会儿档案,遗憾地告诉苗盼盼:找不到相关的档案资料!

  查找25年前的资料,确实比较棘手,一是那时候,档案意识还比较淡薄,档案不全、缺失是常有的事;二是25年过去,当时的当事人,没有调动也早就退休了,人证、物证都没了……

  不抛弃、也不放弃,一行人来到县综合福利院碰运气。但院长叶玉葵告诉来人:当时弃婴收养不是综合福利院办理的,都由民政局社救科处理。一行人又重返民政局,社救科现在已改称救灾救济科,老工作人员都退休了,办公室也搬了好几次,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工作人员孔丹芸非常耐心,翻了大半天,还是一无所获。

  抱着一线希望,一行人又来到民政局楼下的婚登处,因为婚登处下设有收养室。不过,婚登处主任胡庆玛告诉来人,收养室是近年设立的,没有25年前的资料。看着难过的苗盼盼,胡庆玛帮着分析道:这样寻找不是办法,因为弃婴的父母,都不会留下“地脚影”,不如换个思路试试看。

  苗盼盼满腔的热情,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她坐在婚登处的台阶上,瘫了!门卫胡彩成夫妇看到了,热心走过来劝慰。突然,他大腿一拍:哦!去年东路角有一个大嫂,到局里查找25年前丢失的女儿,也是两个月大时弄丢的……那大嫂寻囡心切,快疯了!

  众人眼睛顿时一亮。仇斌华忙叫胡彩成提供联系方式,老胡为难地说:她只是在门卫室坐聊了一会,哪有什么电话号码……陈娇平说:不急,好好回忆一下,她都跟谁熟悉?

  胡彩成想了一会,说:“她好像说过,跟殡仪馆一位领导熟悉。”几经反复,那位领导联系上了家住力洋的王某、秦某夫妇。秦某一听这消息,顾不上吃饭就奔过来了。傍晚,秦某的儿子上饭店宴请河北来人,晚上秦某又安排河北来人到宾馆休息。

  故事五:王某、秦某到底是不是苗盼盼的亲生父母呢?在档案资料缺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技鉴定了。仇斌华联系了跃龙派出所,所长秦乾大一来跟救助站常有工作联系,二来也乐于成人之美,于是破例给王某、秦某、苗盼盼3人做了DNA鉴定。

  故事六:王某、秦某的女儿、儿子也赶来看望河北来人。虽然他们之间有无血缘关系还是个未知数,但其状可鉴、其情可感。儿子曾对记者说:当时因避计划生育“风头”,妈妈把姐姐暂时寄养在亲戚家,打算“风头”过后再抱回来,不想被弄丢了……近年来,家里日子好过了,妈妈更加思念下落不明的女儿。帮妈妈找到姐姐,是还妈妈一个心愿!

  在等待DNA结果的时段里,救助站见河北来人非常忐忑、烦躁,就派工作人员应六能驾车,载着3人到城郊游玩,期望宁海的青山绿水,能驱除苗盼盼心头的阴云。

  其实苗盼盼是一个强势的女性。她曾冷静地对记者说:“这次到宁海,能找到亲生父母,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如果找不到,找的过程同样令人感动!”她订做了一面锦旗,上书“无私奉献为人民,彰显大爱无疆”,准备呈送给救助站。

  古语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是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昨日上午9时,DNA结果出来了:苗盼盼和王某、秦某没有血缘关系!听到这个结果,苗盼盼很坦然,她说在寻亲的过程中,碰到了这么多的热心人、好心人,无怨无悔;王某、秦某也很坦然,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并表示会尽力提供线索,帮助苗盼盼圆梦。

  仇斌华则准备三管齐下,继续帮助苗盼盼寻亲:一是在报社、电台发布消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二是到东部乡镇张贴寻人启事;三是联系县民政局退休干部祝美珍、叶冬凤,叫她们帮助回忆……

  读者朋友,你如果有什么线索,也请拨打救助站值班电话-,谢谢啦!

□记者:王方惠广亮

□编辑:燕南飞

手机美图随拍信息推广

(作者:王妮娜)

工行杯手机美图随拍大赛

第七期照片征集中...

直接给宁海新闻网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yt/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