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特那夫人
提起自尊心这个话题,发散到的人群往往是成年人,
当提及儿童的自尊心问题时常会不以为然。
相信有不少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
在孩童时期都听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
“他就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有什么自尊心。”
错,大错特错。
他有。
和成年人一样饱满而且更容易受到伤害。
社会沼泽中多年的摸爬滚打,
每一个成年人的自尊心都在磨损中逐渐长起了厚厚的茧,
普通的伤害可能已经无法刺痛到它。
所以习惯性带滤镜以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小孩子。
但儿童是不一样的。
来到这个世界的年岁用一双手还数的过来,
望向这个世界的双眼还充满澄澈与好奇,
逐渐懂事后形成的自尊心还未受过磕碰。
家长们常常会对小朋友进行身体上的细致关心与保护,
然而往往忽视了对心灵的关怀。
这个世界上带给儿童们第一次自尊心创伤的
可能也是这些爸爸妈妈。
海贝姐姐为各位家长归纳了以下
3种孩童时期最容易遭受的自尊心伤害,
希望能引起爸爸妈妈的重视:
1对孩子来说最伤人的一点就是“否定”,
简单一点说就是所谓的“语言暴力”。
“上次犯错这次又犯,不长记性!”
“怎么又不及格,这么笨干脆不要读书了!”
“不行你做不到的,我是你爸/你妈我还不了解你几斤几两。”
“学个钢琴学不好,不要学了浪费钱。”
类似于上面的这些性质的话语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听到过。
家长们以为一带而过的批评否定性话语,孩子听过不会记得,殊不知这些话语像是一把利刃,在孩子幼小稚嫩的自尊心上划下一道道无法平复的伤痕。
更有甚至一些家长过分到会口不择言的攻击到小朋友的人生价值和尊严上,这只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他的自尊心会被这些无形的“语言武器”碾压的彻底消失也未可知。
长时间的语言暴力会在无形中对孩子们进行负面的心理暗示,在面对本应该争取或是尝试的机会、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时,孩子们会习惯性的进行自我否定,
“我可能真的不行,算了吧。”
海贝姐姐小tips:
请各位爸爸妈妈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发泄口,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会感知痛会难过的生命体,要时刻克制你的控制欲。
当小朋友犯了什么错或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行为时,家长们首先要倾听一下小朋友的解释与想法,再进行正确、耐心的引导,而不是一昧盲目的指责与谩骂,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在小朋友将一些自己的想法诉说给你的时候,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的了解,然后和他交流你的想法与建议。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说“孩子那么小,他能听懂吗?”
只要你与他平视,认真的把你的想法解释给他听,他会懂的。
同时,这也是在教育小孩子平等的价值观,日后做到平等尊重,不卑不亢。
2永远活在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你姑姑家的姐姐这次期末考了全班第一。”
“隔壁邻居家的儿子现在一线城市xx公司做高管,一个月赚好几位数。”
“单位同事家的女儿小提琴拉的又好,还会画画。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从你懂事开始就一直作为时有时无的噩梦围绕在你身边难以消散。
仿佛成长路上的每一步都要和这个你从未见过的“隐形人”做比较。
和很多家长聊过,这样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类比对象是为了什么?
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类似,
“为了让他上进,刺激刺激他,激励下他。”
然而你所谓的刺激与激励只会适得其反,给小朋友的自尊心带来的打压力和摧毁力是无法描述的。甚至遇到某些性格激进的小朋友,还会催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盲目的以他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进行比较,只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在不断地贬低中变得更加敏感自卑。习惯性不由自主的在内心与他人暗暗作比较,
“我真的不如他,我没他那么厉害,我真的无法达不到他的高度。”
海贝姐姐小tips:
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道路都是不尽相同、无法完全复制的。
每一位小朋友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天分,想要以优秀的同龄人作为目标激励孩子更好奋进的家长们可以把目标定为自身。
比如“上次考了85分,这次考了90分,很棒,有很大进步!”,配合着适当的鼓励性话语,会更有利于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让孩子学会以过去的自己为目标,与自己赛跑,释放自己的天性,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信精彩的人生才是最正确的。
3信任崩塌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是相互搭建起来的关系,亲子之间更不例外。
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小朋友认真的告诉你:“爸爸/妈妈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只告诉你自己,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呀。”
父母往往一口应承下来这个可能稍显幼稚的秘密,转身就将其作为谈笑的内容说给亲戚朋友,更有甚者会当着小朋友的面与亲戚朋友一同对他调笑。
这个时候父母还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对小朋友的自尊心是一种多大的伤害,对小朋友认知的亲子信任关系有多大的动摇,大人们以为他们不会在意,幼稚的童言童语算不上秘密。
但是孩子的心是有痛感的,尴尬的感觉不分年龄就可以感受到。
随着这种情况的增多,孩子的失望情绪得不到抒发,自尊心的创伤得不到补救,会开始对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做减法,久而久之,你们的信任关系就这样崩塌了。
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在没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里长大,孩子变得越来越警惕,无法敞开心扉的去信任去爱人,变得敏感多疑。
在未来有能力的时候会离开父母远远的,关系越来越疏离,而此时父母们还在困惑到底自己哪里做错了。
海贝姐姐小tips:
从懂事起、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初时,父母是小朋友最信赖依赖的人。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是一个拥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个体,不是你作为谈资的物品。
与孩子约定好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同时也是在培养他的诚信力,为他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不要轻易的违反你们的约定,不然就不要随便应承下他的请求。小朋友的世界很单纯,他们对信任的理解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旦皱出痕迹,就很难再完全恢复原来的样貌。
他愿意将自己看中的小秘密只告诉你一个人,直接证明了你在他心中的份量,希望你作为父母的行为,可以对得起他这份信赖。
前段时间上映的美国电影《奇迹男孩》赚足了一大批父母的眼泪,是海贝姐姐建议每个家庭有机会都要一起观看一次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奥吉的10岁小男孩,用太空头盔隐藏起自己因手术而伤痕累累的脸,和敏感脆弱自卑的内心。
虽然面容因伤痕丑陋,但他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并用这股善良勇敢的力量感染了所有人包括曾经对他抱有恶意的同学,最终和大家融入在一起。
没有油腻的鸡汤、刻意的煽情,全片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朴实的感动。
里面有一个片段:
奥吉向妈妈发脾气,责怪她强迫自己去上学所以才导致被同学嘲笑讥讽。
奥吉妈妈说:“你并不丑,奥吉。”
奥吉伤心的流着泪说:“因为你是我的妈妈,所以你只能这样说。”
奥吉妈妈毫不犹豫认真又坚定地告诉他:
“我是你妈妈所以我的话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
这段简单的对话直接在电影院把无数观众看到泪崩,
选择相信,选择鼓励,选择支持。
是父母能带给孩子们最大的能量。
奥吉勇敢与积极的心从这一刻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看似简单容易的一个举动,又是多少家长做不到甚至从没想过的。
可见家长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不吝啬的鼓励会给一个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带来多么巨大的正面能量。
父母们作为孩子漫漫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肩上的责任重担无需赘述。
希望在不经意间有过这些非本意行为的家长们,看完今天的内容能有一个反思。
每一位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质疑、泪水、谎言、误解、痛苦、嘲讽、阵痛。
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作为孩子们安心释放郁结的港湾,而不是变本加厉的“施暴者”。
要知道,你们是孩子们幼小心灵最踏实的依托。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疑问请与小编联系)
-end-
推荐阅读
妈妈们一定要学会的5种营养快手早餐!
海贝知识
春季少儿传染病大总结
《小海贝俱乐部》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