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先介绍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市场情况,整个ADI占全球ADC市场规模占50%,市场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功率非常大,ADDA(加上携带(微处理器指令))全年50亿美金,ADI20-30亿美金;国内占全球3分之1,国内市场空间10-20亿美金,亿人民币规模;ADI50%,剩下TI美信英飞凌有一些;按照ADC类型,分为Sigma-Delta型SAR型pipeline型;
Sigma-Delta转换速率慢,转换精度高,国内公司类似芯海做,像体重秤仪器仪表,对速度没什么要求,成本做的比较低,市场容量比较大,检测速率几兆之内;第二类SAR,和Sigma-Delta不一样,不是用过采样的原理,和天平一样,不断去试,不断放筹码去试,要求特别高,架构比Sigma-Delta高端,主要在工业应用低端通信采样速率几兆几十兆,贵一些;第三个pipeline,信号分几级,先比较粗略采样,区间缩小,0-5V定位到2-2.2V,然后再采样,更精确,采样精度高速率快;从flash架构演变而来,速率快;通信,军工领域,市场容量比较大;
重要参数2个一个采样速率一个精度,速率采多块,越高,每秒转化速率越快。
工业上要求1小时采一次温度,对速率没有那么高要求。包括体重秤,对速率没那么高要求,类型就是Sigma-Delta;通话,声音20KHZ,采样速率非常高,把声音采下来;5G通信,采样速率更高了;
另一个是精度,我采样一次,信号多精确;比如体重秤,要求很精确,鑫海精度就有精确,18位,一个信号分成2的18次方之1
这是ADC最重要的参数,两个参数互补的,速度快,精度就低;
常见的一兆以下的16位;速度越快越难很精确;超过1G的,就8位,最低8位;你很难又快,又精确;
1G的信号,每次就1呐秒,很难多次转换;这就是互斥的;
设计上,AD是比较难的,常见的,比如电源,偏工艺,设计上没太多门槛,
AD设计工艺都比较重要;低端的AD,不太偏重工艺,看你怎么设计;当你参数到了一定瓶颈,工艺就重要;
大厂,ADITi通信上高速率的都在台积电做,在台积电包了线,工艺的技术是ADITi自己的,把参数做的比较极致;ADC是很复杂的芯片,通信里面4G5G基站用的射频收发器,代表AD最高水平,AD通过各种各样运放比较器电源搭起来的一个系统,对ADC公司来说,ADC做的好,都有很强运放能力,也有很强电源能力;
国内ADI信号链很强,国内思瑞浦也做得很好;运放和基准决定AD能力;
高速高精度超过一定指标,很难进口,需要申请指标,禁运;通用的,比较松一点,很难合适用在雷达上;
ADC目前ADIti都在美国,它通信多一点,毛利高,下游是军工通信大头;都是美资公司,对毛利要求高;参数目前,不看成本,做几十G都行,但这里面的问题是你能不能赚钱,国内也有做到60G的,你能不能大规模出货,很多公司10个料,8个是废的,只能用在军工里面,大规模民用市场用不起;
高端芯片,在民用市场,通信,仪器仪表,工业汽车,这些95%都是TIADI,国内比较难;
低精度,国内已经可能突破,qiaoli芯片,类似胎压传感器,mems,要把MEMS的模拟芯片输出到数字信号,这就是qiaoli芯片,和传感器做到仪器;硅麦,工业压力变送,做一起,信号比较稳定,这种国内比较成熟;
像纳芯微,芯海科技,ad的形态是sigma-delta;其他,科研院所有一些,民用有部分,通信有初创公司,加起来有个十几亿,替代空间比较大;你们看TIADI每年国内销售额,国内的一比,差距很大;
AD下游
大头是通信,基站测,AD市场最大的大头,5G出来更多了;
第二个,比较散,汽车,占比不大,增量,雷达啊,车的音视频,BMS都要AD;其他就是仪器仪表,行业比较特殊;本身就是采样设备,示波器,频谱仪,测试设备,这些对AD需求比较大,前几年ADI对这个需求比较大;
未来趋势
从参数看,向高度高精度发展,另一个是AD能不能耐高压,越来越多从5V转换到12V18V高压,和下游应用关联密切;比如汽车BMS,耐压做到60V以上;另一个是电力AD,有一颗是ADI卖的最多的,这个也要求有耐高压能力,不然电力设备很快坏了;从产品形态上,sigma-delta目前比较稳定,pipeline发展越来越快,现在也到瓶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