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国西海岸多次爆发大量藻华,范围之广大,甚至可从太空中看见。一份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新研究发现,海洋暖化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贝类感染致命毒素。
有些藻类会产生一种叫做软骨藻酸(Domoicacid)的物质,累积在竹蛏等滤食性贝类中。人类若吃下含足量软骨藻酸的贝类,会出现癫痫、丧失记忆,少数的情况会死亡。
为防止有毒的贝类送到餐桌上,科学家投入预测藻华发生的研究,却发现这个现象和海洋温度升高有关。
海温上升软骨藻酸大爆发圣婴现象和太平洋十年振荡等自然现象都会导致海洋温度上升。不过科学家警告,如果是人为暖化使海温上升,有毒贝类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年一次严重大爆发后,美国西岸首长黄道蟹的产值大幅下跌近1亿美元。
研究人员之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彼得森(BillPeterson)说:“这项研究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所导致的海洋暖化,是否会造成类似-16年美国西岸有毒贝类大爆发的现象。如果是的话,整个海洋食物链都会出现软骨藻酸的效应。”
研究人员也警告,软骨藻酸留在贝类中的时间可能相当长,甚至在藻华散去后仍持续留在贝类中。
“毒素含量越高,能安全食用贝类的时间就越晚,也许要等海洋暖化事件过后长达一年才能开始吃贝类。”研究人员说。
竟是暖化作祟有毒海鲜引发公卫危机软骨藻酸由拟菱形藻所产生,而拟菱形藻是鯷鱼、贝类等动物的食物。人类一旦把这些动物吃下肚,其中的软骨藻酸便会引起失忆性贝类中毒。这种中毒事件直到年才首次被视为是公卫危机。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海水越暖,软骨藻酸越容易在涌升季节突破临界值,越容易发生软骨藻酸中毒事件。”
此外研究人员强调,虽然他们研究的是自然发生的海洋暖化,人为的海洋暖化可能有同样的效应。
“如果自然的海洋暖化现象因人为暖化而增强,美国西岸的软骨藻酸中毒事件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且更常见。”研究人员写道。
学界也认为,软骨藻酸和海狮、海豚、鲸鱼和其他海洋哺乳类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有关。
编注:
软骨藻酸是一种天然神经性氨基酸,从污染贝类中分离、提取获得。兴奋性脯氨酸衍生物和神经毒素,是浮游植物代谢的产物,可以在被藻类污染的海洋食物特别是贝类中检测到,其结构与红藻氨酸和谷氨酸相似,是红藻氨酸受体的兴奋剂。主要由某些拟菱形藻属和菱形藻属的海洋硅藻产生,人们食用毒化的贝类,可引起记忆丧失、眩晕、昏迷甚至死亡等症状,根据这种毒素的中毒特征,被命名为记忆丧失性贝毒(AmnesicShellfishPoisoning,ASP)。资料来源:台湾Wiki。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