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地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妇好鸮

殷墟位于中国八大古都安阳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它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一座商代晚期的都城,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它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这一期咱们说一说殷墟有什么值得看的!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从空中来看,外形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寓意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藏有殷墟发掘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国宝级文物共多件,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

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

畜力车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并未找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自年发掘以来,由于当时技术有限,直到年首次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同时也再次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出土于王陵遗址,它高达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整体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之感。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殷墟发现至今,殷墟共出发现约15万片甲骨,4多个单字。从已识别的约1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并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它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同时也是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妇好墓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她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妇好墓于年发现,是殷墟遗址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同时也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它南北长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因该墓大部分青铜器刻有“妇好”铭文,因此考古学家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妇好墓出出土了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件,玉器件,骨器件;并出土海贝枚。

YH甲骨窖穴

YH甲骨窖穴发现于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出土刻辞甲骨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乙二十仿殷大殿

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地下尚未发掘,所以只复原了西侧的31米,该建筑整体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同时又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

乙七基址

乙七基址发现的大量的人祭和人殉的遗迹,商代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须举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通常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

殷墟的游览攻略

1、殷墟管理处、景区线路图

2、景区导览图

3、参观殷墟强烈建议请一个讲解员,这样边看殷墟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了解殷墟背后的故事。另外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不在一个位置,景区是通票。

殷墟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同时也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老家河南!豫见旅行!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l/12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