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一艘宋代沉船,才花了200元唯一已出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0687596.html
年夏天,厦门大学历史系教师庄为玑和同事去泉州工作、考察,当地同行告知他,在海水退潮时可以看到海滩下有一条沉船。庄为玑敏感意识到这艘沉船可能有文物价值,晋江文管会主任张立找到当地的民兵队长咨询,如果雇人挖出来这艘船需要花多少钱?民兵队长表示:“元就够了。”这元就挖出了一条宋代沉船。

年6月-8月,经过2个多月,相关单位完成了发掘工作,在随后的船舱清理阶段,香料、药物、瓷器、皮革制品等一件件文物被取出来,共计14类69项。

经过复原,船体特征以及大量的出土物表明:这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4米,残宽9.15米,据测载重量可达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多头骆驼的总运量。

它拥有典型的“福船”特征,“水密隔舱”证明古代中国对这项技术的运用要比西方国家早数百年。

古船龙骨两端接合处有“保寿孔”,中间置有铜镜,周边有铜钱按“七星伴月”状排列,寓意引导海船平安航行。

这是我国当时发掘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现在是“南海一号”)。被命名为“泉州一号”。

主要出土物:

4多斤香料。这是“泉州一号”被称为“香料之船”的缘由。沉船出土时有4多斤未脱水的香料一并面世。乳香、龙涎香、沉香、槟榔、胡椒等香料,便是当时遗留至今的贸易品。

除了香料,出土物还有药材、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等13类。

铜钱:古船仅少量唐钱,其余全是宋钱,包括主龙骨保寿孔中的13枚北宋铜钱。年代最晚的两枚钱币是“咸淳元宝”。

水时计:船上发现近似球形的椰子壳,经过加工壳顶挖一小孔个,孔径4.8厘米,腰部也挖有一小孔,径约0.8厘米。专家判断这是一种计算时间的“水时计”,也就是亚洲古代航海的钟表。将椰子壳放入水中,水会从侧面小孔流入壳中,直到沉入水底,大概需1小时。

贝壳:“泉州一号”发现有0多个贝壳。这些出土贝壳的意义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因为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推测出这艘古船有自印度洋返航的可能性。

“泉州一号”的研究人员认为,首先海贝来自东南亚的说法没有任何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加以证明。而东南亚大陆如暹罗和清迈,乃至中国西南的南诏和大理王国使用的海贝,其来源相当明确,就是印度(印度洋)。印度洋的马尔代夫以盛产货贝闻名,在历史上一千多年,一直是亚非大陆贝币的最主要提供者。

并且通过出土货贝的体积特征,以及时代、地缘分析,符合“泉州一号”货贝特征的海域极大概率是马尔代夫。“泉州一号”发现的海贝,是马尔代夫海贝从海路抵达我国东南沿海的唯一考古证据,意义重大。研究人员从文献上也积极搜寻着关于宋代中国海洋贸易的史料,《岭外代答》、《诸蕃志》就记载有广州和泉州出海至印度洋航线的记录。

《岭外代答》:“故临国与大食国相迩,广舶四十日到蓝里住冬,次年再发舶,约一月始达”;“中国舶商欲往大食,必自故临易小舟而往,虽以一月南风至之,然往返经二年矣。”即广州的中国海船,经闍婆(爪哇)或蓝里(南浡里,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几个月内可以抵达印度洋的故临国(印度西南沿岸的奎隆)与大食国。

《诸蕃志》则记载了以“泉州一号”为代表的中国商船往返印度洋的航行路线:“注辇国,西天南印度也。东距海五里,西至西天竺千五百里,南至罗兰二千五百里,北至顿田三千里。自古不通商,水行至泉州约四十一万一千四百余里;欲往其国,当自故临易舟而行。或云蒲甘国亦可往。”

“泉州一号”的发现,对于中国海洋史、经济史、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意义极为重大。它是宋代文献提到的往返印度洋的“泉舶”,正是在对“泉州一号”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学者们组织成立了“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出版了研究古代海外交通历史的权威刊物《海交史研究》。图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l/12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