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从上海展的报道之后,有一阵子才子没有做伴乐谈的分享了,一方面是有些小小春困的懒意,另一方面则是在家全力消化和品味一些从广州展和上海展上申请试玩的感兴趣产品,也将在最近陆续整理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给大伙儿,今天首发的便是来自老牌威士顿带来的马赫系列两款耳塞:MACH50和MACH60。没错,今天的主角,有俩。
先从马赫系列说起,其实马赫不算是特别新的系列,大概在年中就已经发布了,但是在威士顿这些年的历史上,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因为在这之前,真的很久没有发布新品了,W80孤孤单单当了N年的守门人。而且这次马赫系列发布,一口气就从MACH10延伸到MACH80,都是动铁耳塞,覆盖了从入门到旗舰的各个段位。而且每个型号也对应着其内部的单元数,比方说MACH50和60分别就是五单元和六单元的动铁。有意思的是,这个马赫系列其实内部是一分为二的,MACH10/30/50/70是一个序列,而MACH20/40/60/80是另一个序列,两个序列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威士顿先前UM系列和W系列的关系,单数序列和双数序列的声音走向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分享的会是两款马赫,MACH50和60分别是各自序列里面的次旗舰,也是序列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
从外观上看,马赫系列和以前的威士顿产品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全系列都采用了新的耳机线接口,不再是以往常见的mmcx,新的接口来自丹麦Linum,叫做T2,是类似mmcx的垂直插拔结构,但是插入深度和有效接触面积都更大一些,这样的好处自然是接触面会有更低的电阻,也使得线噪和串扰跟着减少,提升了声音电信号的传输质量。但是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市面上对应接口的升级线并不多,我也是花了些时间从泽峰那里订制了两根不同材质的线材,和两款马赫塞子做搭配,毕竟在我来看,虽然T2接口有更大优势,但是两款马赫的原配耳机线还是过于纤细,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性能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采用T2接口的耳机还不是很多,将来这个标准有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察。
先说说MACH50吧,这款塞子是三分频五单元设计,低频一个单元,中频和高频分别两个单元,从官方资料看,单元是威士顿创新研发的,整体阻抗32欧,灵敏度dB,算是比较典型的中低阻高敏塞子,对驱动功率的大小要求并不高,但是对驱动的控制力比较敏感。马赫系列的腔体外壳都比较统一,比以前的w系列要稍微大一点,但是在当下多单元的塞子里面依旧是小个头,看得出威士顿一向是把佩戴舒适度放在一个相当优先的地位,小腔体不但可以和耳甲轮廓有更好的贴合度,也侧面提升了对于外界的隔音程度,并且,如此克制的体积设计让马赫系列继承了w系列可以作为“睡觉塞”的优势,长时间佩戴使用毫无压力。十多年前晚上带着W40入睡的印象还历历在目,这是威士顿的优秀传统。
前面说到W40,作为W系列之后的马赫系列,至少从MACH身上,我并没有看到W系列声音审美的影子。MACH50更有一点像UM系列的感觉。最早开声的时候,因为订制的升级线还没到,原配的线材是3.5mm的单端规格,我便直接将它插在手机上一边煲机一边听,发现效果竟然出奇的不错,正好那阵子一直用网易云轮着播一些欧美的老金属乐和日本的昭和老歌,这类音乐用MACH50听来,无论是旋律配器、人声表现还是节奏动态,都相当有感召力,可以说,其音质下限很高,这也是当年UM系列的特质之一。另一个很快发现的特点是,MACH50的声底比较厚实,这使得它即便在手机直推这种非常敷衍的前端之下,都可以最大化地包容尖薄的数码声,并且能在中低频段给予尽可能多的补充,让人声和打击乐器的节奏更加的饱满。
在度过了前小时以后,我更多会将MACH50和海贝的R8搭配,R8这个前端的特点是大气磅礴动态佳,古典器乐方面算是便携设备中S级的表现,但是人声表现稍微会平淡一些,而MACH50正好可以补上这一环,通过R8透明的声底,我们也得以更深一层了解MACH50,比起以前长期使用的W60/40,MACH50拥有更为扎实的声底和优秀的细节,在音色走向上,MACH50把重心放在了中低频,这使得它演绎各类通俗音乐拥有额外的优势,而得益于动铁单元的升级,MACH50也展现出比前代次旗舰更为出色的解析力。如果你用它听各种室内乐,你会发现,MACH50虽然亮度不突出,但是延伸和细节比起老威士顿,是要丰满多了,两者之间有点类似新的北欧系音箱对比老的英国音箱。当然,随着器乐的数量增加,你也会听出,在大编制器乐上,MACH50的很多音乐细节会在声场里面有一些重叠,尤其是纵向上(MACH50的横向声场已经足够了),这也是向泽峰订制升级线的缘由。
泽峰方面目前开发了两款T2端口的威士顿升级线,一款单晶银材质的“银龙王”,另一款是单晶铜材质的“灰龙”。和MACH50更加合拍的是银龙王,好处有两个,其一是改善了声场的纵向和深度表现,能让各个声部的器乐结像拉开足够的距离,让玩家的耳朵可以更加清晰地辨认彼此的位置关系。其二则是让MACH50在中低频方面的能量有了更好的弹性,换句话说就是加强了瞬态表现,爆棚的能量可以收得更为干净利落。这点在欣赏各种金属乐队作品的时候,会有更为明显的对比。
前面说过,从型号看来,MACH50和60似乎是上下级关系,而且MACH60确实也比50要昂贵一些,但从声音上说,其实这俩关系并不大,如果说MACH50隶属的单数序列有点像UM系列,那么MACH60所在的偶数序列就更像是W系列的正统传承。我最初煲MACH50是用手机的,效果还算不错,但是如果你用手机接MACH60,就发现没那么出彩了,甚至觉得还不如便宜一点的MACH50好听。个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MACH60对于前端的揭示是更敏感的,同时也更少一点修饰。
先说参数吧,MACH60和MACH50一样都是三分频动铁,只是在低频单元上比50多了一个单元,低中高三路各为两个动铁。阻抗虽然和MACH50差不多,为35欧姆,但是灵敏度上两者区别还是挺大的,MACH60的灵敏度是dB,比MACH50的dB整整少了10dB,要知道相差3dB就等于驱动功率需要翻一倍,所以MACH60和50同场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两者的驱动需求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MACH50在手机上就可以唱的有声有色,但是换成MACH60以后你会觉得手机唱的虽然音量依旧可以很大,但是音质表现上就有些暴露短板了。所以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一定要在手机上使用,可以结合一个小尾巴来搭配。
同样是用R8作为前端搭配,MACH60展现出来的也是比MACH50更为克制和轻灵的气质,别看低频单元还比前者多了一个,但是声音能量的分布上,MACH60的低频反倒没有50那么霸道,整体均衡了不少,低频减少了一些量感,但是在下潜和质感上面依旧保持足够的凝聚力,这也是MACH60比50更适合演绎古典音乐的地方,虽然横向声场上两者接近,但是纵向深度上,MACH60要明显好一些,甚至快要到不需要升级线的地步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如果从手边的两根升级线里面选适合MACH60的一个,我觉得单晶铜的灰龙会更好一点,因为它基本不会改变MACH60本身的能量分布和基本音色,还可以将其均衡的特质进一步放大,当然,如果你的前端是偏厚重或者暖糊的,比方说一些中低端R2R的话,那么银龙王就会更加适合,线材这种配件,永远是要看前后端以后做搭配决定的。
从音乐风格的适配性上,MACH60是更适合我这种杂食动物的口味,因为它对于各类音乐,都有比较好的表现,算是一个门门85分的平均主义,所以它也是比较适合作为玩家的主力塞子的,前提就是好马配好鞍,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要用中等以上的便携播放器和它搭配,否则MACH60也会比较无情地暴露出前端在细节表现上拉胯的地方,如果你用手机去直推,就一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而MACH50相应显得更有个性,略微偏重下盘的风格让它在人声和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上比MACH60更具感召力,也更有容错率。它一方面适合那些只听通俗音乐的玩家,另一方面,也适合手里已经有均衡型主力耳机之后的调味替补。所以如果你问我,这两个你更喜欢哪一个?我想说,大概是更亲民也更有个性的MACH5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