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运动人群增多和消费升级,体能训练市场近一年迎来了一波小高潮。但即便如此,这个市场仍处于“婴幼儿期”。
年前后,经过“46号文”的催化,身处体育行业的从业者们坐不住了。那些长久以来的“小生意”一夜之间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性。但在最早的一年多里,资本把更多目光投注在易于产生流量效应的“互联网体育”上,传统的线下生意看起来既“笨重”又缓慢。
而作为线下项目里不太为人所知的一个细分领域,体能训练更是既不被受众认知,也不被资本青睐。
直到最近这一年,随着一些针对职业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方式走向大众市场,项目发展更为多元化,更多玩家加入,体能训练市场也终于迎来一波小高潮。
懒熊体育走访了国内5家具有一定规模,并和资本有过对接的体能训练公司,从他们的发展看看这个领域在中国的现状。
开端:培训打开市场年,OneFit的第一家体能训练馆在上海开张,主要针对C端运动人群。其创始人程丹和陈韵这对夫妻档是最早进入体能训练领域的创业者之一。
和中国其他的体能训练机构一样,创立于年的OneFit健身学院最早以培训为主,参考国外体能培训模式。当时,体能培训市场发展有限,外界普通对此认知不高。之后的两年间,OneFit主要通过和各大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合作输出体能训练课程,这样不但能获得较好的现金流,也能在健身教练圈子里进行口碑传播。
进入C端市场后,OneFit很快迎来了体能训练市场的转折年。根据中国田协公布的数据,年马拉松赛事增长到51场,全年参赛人次超过90万,增长速度为历年最高。而体能训练是提高马拉松成绩最重要的方法。与此同时,受“46号文”刺激,这一年也有更多人参与到体育类创业中。“私教们开始出来代课,整个体能训练市场也都好起来了”,程丹告诉懒熊体育。
▲艾瑞咨询,根据IT橘子收录创业和投融资数据统计。
据介绍,目前OneFit在上海已经开设了5家体能训练馆,门店面积-平米不等,投入在70万元-万元之间。此外,该公司还在武汉、成都各设有一处培训基地,面积在0平方米左右,武汉的另一个培训基地已经处于装修阶段。“现在我们面对面授课的学生有多人”,程丹说。
在这个时间点同样在探索体能培训市场的还有古德体育。其创始人邵苏是原国家击剑队、女曲和北京拳击队的体能教练。年,这家公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