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7.html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二牛虎铜案战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年江川县李家山出土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观赏价值,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圆形鎏金镶石猴边铜扣饰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正面中央嵌一红色玛瑙扣,其外用红黑色漆绘成八角光芒的太阳纹,再外镶嵌孔雀石小珠及玉环,边沿有浮雕小猴一周,首尾相接,共十只。滇王真正表示其身份的带扣,中央镶红宝石,以八角星形太阳纹环绕。八角星形太阳纹原为炎帝专用图腾,由此可知,西南诸夷中亦含有古炎帝族的成份。圆形镶石铜扣饰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石寨山15号墓出土。正中嵌一白色玛瑙扣,周围嵌孔雀石片,其外嵌有玉环,再外一周先铸卷云纺图案,然后用孔雀石及玛瑙镶嵌其间,边沿为条带纹一周。铜房子模型扣饰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石寨山3号墓出土。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布局系用巨木自平地筑一平台,高约与人齐。台周置有栏板。前有阶梯,以备上下。平台上有二十余人,男女皆有,均为滇人。平台右侧跪坐五人,前置一案,上置供物。案前立有四男子,作舞蹈姿态,舞佣旁有三人作击鼓之状。小龛下覆置一铜鼓,鼓前蹲一犬,犬旁跪一人。平台正面,有四人在烹饪食物。三水鸟铜扣饰西汉,晋宁县石寨山出土该扣饰的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其中一只是正面,两只侧面,皆作引颈长鸣状。有趣的是,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身子弯曲、缠绕,呈左右对称排列。圆形镶石舞人铜扣饰战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年江川县李家山出土扣饰正中嵌玛瑙珠及绿松石小珠,其外透雕人像一周,共18人,手挽手,腿部微曲作旋转舞蹈状。这种围成圆圈,连臂而舞的场面,至今仍见于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中,如彝族的跳宫或打歌,白族的踏歌等。西汉蛙形铜矛整个矛头为一只青蛙造型,蛙身为矛头,蛙头及爪为矛銎。在古代兵器中,这种造型的兵器很少见。中国古代南方崇拜青蛙,奉其为神。唐代以青蛙为“大将军”,“主库兵秉统制”。《唐开元占经·玄冥占》:“奎大星,大将军。其欲明而行列两头,免近河以候水兵。”“奎大星”,就是青蛙。古代崇拜青蛙,主要是青蛙繁殖能力强,斩不尽,杀不绝。青蛙造型的矛,在矛中居首,列阵最前,为先锋大将持有。矛头涂毒,一击必杀,一战必胜,以鼓舞士气,奋勇冲锋。嵌玛瑙管凹字形铜胸甲西汉江川县李家山21号墓出土铜甲片江川县李家山24号墓出土鎏金铜牛头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年﹐云南省博物馆在晋宁石寨山先後4次发掘了50座墓葬。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於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为滇王国故地。根据第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滇王之印”﹐证实此处为滇王及其臣仆的墓地。牛头扣饰西汉晋宁石寨山墓出土立犬铜矛西汉文物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长16厘米、宽7.5厘米刃部呈阔叶形,呈椭圆銎部饰弦纹、绳编纹及双弦纹图案;銎侧铸一立犬,仰首、翘尾,机警的目视前方。铜耳杯东汉,公元25年—年,昭通市桂家院子出土玛瑙管珠串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鎏金孔雀纹铜马珂西汉长13.5厘米宽7厘米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立鹿铜针筒时期:战国尺寸:高27.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整体作圆筒形,器身遍布蛇形花纹;器盖与器身口沿处均有对应的小耳,盖顶立一鹿,四肢弯曲,尾上扬,侧首张望,作惊惧状。滇王玉衣1956年,云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晋宁石寨山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千余件古滇国时期的文物。特别是从6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银器、玉器、玛瑙、海贝、编钟等,这些精美的随葬品显示出墓主人应该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果然,在清理漆器粉末时,发现了一枚滇王金印,证明该墓的主人即为滇王。这是云南现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在随后的清理中,墓中散落的许多玉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玉片呈正方形、矩形、梯形,以及覆瓦形、弧边长方形、三角形等异形片,均是上乘的和田玉。共整理出玉札片69片,玉坯97片,玉片呈绿色间以淡白,温润透明,有赭褐色浸渍污斑。有的四周穿有小孔,正面研磨光亮,背面及侧面被磨平,有的是还未经打磨的坯片。这样的玉片在其他滇国墓中从未见到过,它们是用来作什么的呢?由于墓中随葬有大量的绿松石、玛瑙、软玉、烧料制成的扣子和珠子等,根据它们的形制和放置的部位推测。专家们认为这些玉片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珠褥玉柙”。因其上还缀有10多片金质镂空的龙虎形饰品,也印证了文献中对“珠褥玉柙”的记载。《西京杂记》云:“汉帝送死皆珠褥玉柙,形如铠甲,连似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鳞之象,世谓之蛟龙玉匣。”可见滇王使用镂金龙虎的“珠褥玉柙”随葬,符合当时的等级制度。于是,当时考古工作者就把这些玉片归入“珠褥玉柙”的一部分。曲铜管葫芦笙西汉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号墓出土鎏金八人乐舞铜扣饰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滇族能歌善舞,鎏金八人乐舞扣饰反映的正是他们的一个乐舞场面。器物造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四人头戴冠冕,嘴作唱歌状,手作舞蹈状,是歌舞表演者;下层四人显然是伴奏的乐师,其中两人吹葫芦笙,一人吹短管乐器,一人抱一鼓形器作拍打状。三支俑铜灯西汉,个旧市黑马井出土个旧市黑马井古墓群位于个旧市卡房镇黑马井村。年,村民在无意中挖出了一些铜绿色、形似古代酒具、食具的东西,文物部门得知后,经过鉴定属于汉代的酒具、食具,这一下子将个旧的历史推到了汉代。年,个旧市新建锡矿在水力采矿过程中发现大量文物,后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证系东汉古墓群。之后,云南省、红河州和个旧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3次对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了铜俑灯、三足盘、三羊盒、铜印和提梁壶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座铜俑灯尤引人注目,灯座主体是一个饰汉代服者,戴帽,头顶一灯,双脚跪地,两肩伸开上曲,手持两灯,呈对称状,整个形体为“十”字形,上部呈山字状。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