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吃海鲜的好时候,没时间去海边吃刚捞上来的,那咱就去家门口的海鲜市场遛遛。可转了一圈,小编就被各种贝类绕晕了,看着各个肉厚多汁,这可都是什么贝?都怎么吃啊?今天小编来给海鲜盲们普及一下,先梳理一下食后感:蛤1.花蛤特征:椭扇型壳,外面自然生长出的漂亮花纹,每个蛤都不一样。在菜市场挑花蛤的时候,花蛤会伸出两条腿滋水。挑滋你的买,他在告诉你:“劳资还活着,休想打劳资主意!”2.油蛤(芒果螺)花蛤有一个兄弟,叫油蛤。壳更修长,壳质更光滑,泛着一层油光,所以叫“油”蛤。花纹更细密。食用形态:花蛤与油蛤双双殉情(食用方法:蒸、炒、辣炒)南派清炒(葱姜)北派辣炒
花蛤丝瓜汤
蛏1.蛏子肉质肥嫩清甜,自家做一般加料酒清蒸,可葱油炒,可椒盐。特征:长方形壳,一头两条美腿,一头一个肉脚。福建传统做法:插蛏通常用来比喻夏天的游泳池,自己体会养干净以后,找一个罐子,插满,倒酒,蒸,这把稳了。一般来说,蛏子肉外圈有一条黑色的带子,家里的说法是脏东西,要摘掉椒盐葱油2.竹蛏竹蛏分两种:大竹蛏长竹蛏区别:蛏子土黄色,扁长方形,外壳粗糙,厚重;竹蛏基本成圆杆型,细长,壳薄,光滑。
蛏子竹蛏这壳有多薄呢?据说竹蛏得吸着吃不能掰着吃。不开口的竹蛏确实一掰就BOOM!大众做法:酱油水加青椒丝,料酒去腥蛏子晒干了,顾名思义——蛏干可以拿来炖汤。像蛏子这样,两个管儿的贝类的日常是这样的蚶1.泥蚶特征:多条肋的圆鼓鼓的扇形壳。有多鼓呢?举起来从侧面看,两个小屁股攒成一个爱心形状。掰开以后,壳的内侧有“齿”。清水一烫,壳还没长开就可以上桌如上图。冷盘、下酒用。吃个“鲜”味儿。费老鼻子劲儿掰开了如下图,里面血滋呼啦的。。。味道嘛。2.毛蚶像这样黑不溜秋一溜腿毛,壳略显肾型,叫毛蚶。据说也是轻轻一烫就能食用。3.魁蚶魁蚶,也叫赤贝(左边)为什么叫“魁”?因为有巴掌大↓↓↓烧烤三杰扇贝、江(dai)珧(zi)、生蚝
1.扇贝珍珠贝目(Pterioida)/扇贝科(Pectinidae)下物种,常见栉孔扇贝双壳贝类有一枚结构:闭壳肌如你所见,是个顶结实的肉柱子,作用是防止和你一样好吃的掠食者把他们羞怯的小壳壳轻松掰开。2.江珧栉江珧也叫带子,三角形尖脑袋。江珧的闭壳肌,干制了叫江珧柱,也叫干贝。
3.牡蛎
被生吃的时候叫"生"蚝,因为太有名,所以烤着吃也叫烤生蚝顾名思义,就是用蚝熬制的。话说,蛤、蚝、蛏、蛎并称四大养殖贝类,把蚝放在这里着实有点屈才了...蚝豉,也称“蛎干”,一种海味,牡蛎(也称蚝)肉的干制品。是广东一带的汉族风味名菜,属于粤菜系。主产于广东,是广东人民春节必食的菜肴。
广式吃法:海蛎豆腐汤闽南吃法:海蛎煎最后,烧烤三杰的大众吃法:蒜蓉+粉丝,烤而食之。淡菜/海虹有一样东西叫淡菜/海虹,是淡菜可以炖汤,可以清炒,可以酱油水。自家做法:淡菜(冬瓜)汤同样可以做干,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五集《相逢》说到贻贝,它们可以固着在礁石上生活,靠的是一个结构抵抗水流的爆炸输出,——足丝,活的足丝基本长这样。这个足丝,下厨的时候一定要抠掉!抠掉!抠掉!在张口来食,伸手来衣(并没有)的激流中,不带把儿的贻贝的日常是这样的象拔蚌如图所示,食用部分主要为长而丰满的虹管。中文俗名是采用了大象鼻子的象形描述,这些物种产在东北太平洋一带,在泥质浅水或者潮间带穴居。采集野生象拔蚌上颇为辛苦。食用形态:刺身造型文蛤家常贝类,壳厚,与花蛤相比更偏三角形。在福建叫靑娥。读作枪哦(qiang)第一声,(o)第四声。据说“靑”指只能生吃或炖汤,"娥"指淡水入海口。近来食了一道文蛤蒸蛋,大概是这样的海蚌白色巴掌大,屁股后面一点紫色。骚气的海蚌有一个美名——西施舌。酒店经典做法:闽菜——鸡汤汆海蚌,好次!北极贝日料店常客,特征是小红舌~食用形态:刺身与寿司特点是脆甜、小红色头蚬子1.河蚬淡水,家常贝类。可凉拌,可做汤。蚬在福建通常有两种吃法,一是煮汤,二是凉拌。2.大黄蚬大黄蚬算是蚬中上品、极品。看看这大舌头,看看这水管子!丹东特色水产品大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鸟蛤(鸟贝)鸟贝之所以叫鸟贝,据说是因为造型像个鸟头。掰开之后,里面是白色的,细长的,自带销魂弯曲的小舌头~在你买它的时候甚至就长这样而吃的时候基本是这样或者清炒看到这,肚子有没有不自觉地轱辘一下
现在正是吃海鲜的好时候,肉厚汁鲜~
再去海鲜市场采购的时候,记得带上这篇攻略!
最后,祝大家十一黄金周吃好、喝好、玩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