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初,我分享了一篇海贝Crystal66单元动铁耳机的详细体验评测,虽然这是一款多单元动铁耳机,但经过优化的动铁单元搭配方案、成熟的4分频设计、为柔和音色特意采用的薄膜电容,都让这款耳机在整体的声音表现上可圈可点。在尝试搭配不同前端下,这是一款在保证较强解析力,有类似动圈听感的耳机。
这耳机在发布时候,官方就表示,这是一款针对新R6播放器调音的耳机,那海贝Crystal加新R6,真可以被称为适合全音乐风格的官方「西装套」吗?
我先下结论,海贝Crystal6在搭配其他播放器和自家新R6,风格并不完全一样,自家适应面更广,即使听非常考验搭配的古典交响编制类曲目,也能有正确的表现,虽不像高端旗舰套装那样,比如自家R8,具有恢弘的气质,但依旧能做到声像准确,对这个价位的套装来说,也属难能可贵。而在非古典编制曲目表现上,例如流行、爵士、摇滚这类音乐呢?先卖个小关子,会在后边详细讲。
让我非常好奇的是,为什么能通过这套官方「西装」搭配,让海贝Crystal6听感更上一层楼?这致使焦点集中在了海贝新R6这款播放器上。
关于海贝音乐的介绍,我在这里就不撰述了,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海贝音乐,欢迎查看我海贝Crystal6耳机那期视频。这家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保真APP以及专业无损播放器研发为主的企业,除APP外一直以「智能HiFi播放器」被广大发烧友知晓,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市面上有那么多播放器都采用了安卓系统,那究竟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最大区别,是采用了软硬件结合「双保险」方式,最终保证音质的完美呈现。
第一保险,软件层面。系统越复杂,就会有越多的相互交叠的干扰产生,进而影响到音质,只要系统足够精简,都可以避免,但SRC就比较复杂了,这也是海贝在着重解决的问题,其最核心的就在于从系统底层绕开安卓SRC,即系统内出现的多种声音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采样频率转换问题,对声音造成损失,不经过Android的AudioTrack,也就不会由AudioFlinger进行混音,避免了声音损失,目前海贝已经实现四代SRC,完全避开了「SRC2」,感兴趣朋友可以去网上搜搜相关内容。此外,还通过搭载海贝HibyOS这个以安卓9为基础的经过精简、重新设计的系统,以及内置Hi-Res音乐、支持DSD格式、带有成熟USBAudio架构、支持MQA16X展开功能的海贝APP,从系统底层,到系统,再到软件,进行逐一适配,而系统底层级别的MSEB自研音频处理算法,则提供了非常自由的风格调节选项,增加了不同玩法。
第二保险,硬件层面。如果软件上的底层系统相当于最新鲜没有经加工的原料,那硬件就相当于一位精雕细琢的厨师,熟练过硬的手艺才能保证最新鲜的食材经过加工就能成人间美味。
同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不仅能为底层系统提供更为宽裕的适配环境,最重要一点,为音质提供保证。
海贝新R6采用了双ESSQ2M,目前依旧是业内最强的32位移动音频DAC,总谐波失真加白噪声即THD+N达到-dB;动态范围则达到了dbDNR。其实这款芯片是有竞品的,就是AKM的AK,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不少品牌开始推出了ESS芯片,因此就不存在竞争了。THD+N和动态范围指标都非常高,后者能表现出更强的层次感,对于音质会有一定影响,但就我看来,大家能「感知最强」的,还是通过不同运放搭搭配而来的声音,这次海贝选用了4颗OPA,并在后端采用了松下聚合物低ESR以及ELNA专业音频电容。
玩过台机系统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影响系统声音的除了音源外,就是电源,海贝采用了类似「分体」电源设计思路,即运放和耳放部分采用独立系统供电,这样既不出现串扰也能让整体供电更为干净。
硬件这部分就说到这里,我自己不是参数党,咱们还是接着开头搭配的耳机来聊,我记得在评测Crystal6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端原因,个人觉得少一些润度和线条感,但仍旧是听目前主流流行乐的多面手。」,那和海贝新R6搭配,是否和官方说得如出一辙呢?针对新R6有适配,但究竟是什么适配?是弥补了之前的一些「不足」,更加圆润和有线条感了?还是说听感上要更耐听?亦或是转变了一种风格?让声音能适应更多的曲风?
这时候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段话:完美,就是在不完美上不断和改进,趋于完整。海贝Crystal6和新R6播放器的组合,就是这样一种搭配。
在讲详细的声音搭配之前,得和大家聊聊这款播放器声底是什么样的,脱离前端聊声音都是「耍流氓」,有可能一款暖厚的耳机,在搭配比较素质型的前端上听,声音就是非常中性的,很多朋友在看了其他人评测一款耳机时候,觉得这很符合我听音观啊,结果买回到家,一搭配自己前端,声音根本不是那样,这就尴尬了。所以未来我在评测耳机时候,都会事先说明,搭配的是哪款播放器。
新R6声音非常适合入烧新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是一款背景非常「黑」且声音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包括与不同耳塞的适配性、素质上的三频均衡度、空间和能量表达等等,海贝新R6都在这些方面,同价位里做到了真正的「优秀」,这对于入烧朋友建立一个稳健的听音,是必要的。简单来讲,这是一款具有大气沉稳、透明自然且削微偏向人声的「鉴赏」声底级别播放器。
就拿Crystal6来讲,在使用4.4平衡线开启中等增益模式下,不管是素质还是听感,都有不同程度增强,首先就是声底非常「干净」,我说的这个干净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背景很黑,其二是恰到好处的混响以及适中的三频声像,以及较为硬朗的线条感,这就能回答之前的那一个问题,可以算是弥补了Crystal6在之前搭配其他家播放器的在听感和素质上的遗憾,这样的好处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声音表现更加丰富,更为抓耳的同时,还加强了素质。就拿我之前搭配的来说,低频部分之前的评价是,速度快,量不多,而这次搭配后,低频的提升,我认为是最为可观的,尤其是最为常见的鼓声,还拿《TIMESLIP》这首CELINE的走秀开场音乐来讲,相比之前要回觉得速度感有所收敛,换来的是凝聚力、下潜、弹性等素质不同程度的增强,尤其是开头那几声非常考验系统动态和瞬态的「鼓声」,量有明显提升,此外因为瞬态响应的加强,力度扎实不松散,敲击下去扩散后收缩的响应速度依旧具有一定「侵略性」,因整体下潜深了不少,所以整个低频表现,虽然达不到之前的速度感,但形体上却有一定程度增强,听感也更为自然,总之,量感充沛、下潜深加上不错的弹性以及依旧不拖泥带水的瞬态响应,用冲劲儿十足的「西装暴徒」形容最为贴切。
中频这部分,我认为主要是「声像」上变化最大,这点相比之前搭配。那款播放器,变化明显,个人感觉声像要近一些,这有点类似从书架中远场音箱,变为近场桌面音箱。人声声像近了一些,不过不会出现这个价位其他播放器容易犯的毛病:只一味追求流行调音,认为人声就该贴耳而失去形体感,更不用讲什么口型了,在海贝新R6上,Crystal6虽然比之前人声结像要突出,依旧保持了不错的距离感,具有很好的层次、空气感,以及稍加有修饰的「韵味」,这里我指的是偏暖的中频风格,让中频既有温度,不干不冷,又因密度加持,整体音色是明亮、活跃、欢快的,像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枝叶上,有一定光泽感。
高频这部分,则因整体空间感的拓展,以及密度的提升,在原有「表现弦乐器以及铜管乐器时,是活跃、亮而不刺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定的明亮度,在保证较为硬朗的线条感基础上,这无疑是非常适合听部分器乐的,例如三重奏、四重奏,扎实的线条感以及优秀的硬件配置加持,要比低频增强的程度还让我惊喜,尤其是在管弦乐器表现上,用悠扬、通透、华丽再合适不过。对于这种风格的改变,就因人而异了。
空间感的塑造上,我这里换KINER的Nan·na来分享,这是一款我非常喜欢的静电多单元耳机,具有较为华丽的高频表现。这套搭配起来,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声场,应该是目前这个价位播放器中,最讲究的,横向和纵向都非常宽裕,边际感不算明显,用来听古典交响编制类曲目其实是没问题的,其精准的器乐结像、较为硬朗的线条、合适的声像,都演绎的不过不失。
我知道极高频是听不到的,但还是觉得相比普通动铁单元,泛音、延伸要充沛不少,合适的残响以及混响表现,塑造了一个富有层次、立体的空间感,动态和瞬态响应因驱动力绰绰有余(单端达到mv,平衡可达到mv),除力量感外就和低频有类似的「侵略性」,这时候我建议放在低增益,并调高音量,这时候可以获得一个最为均衡的高频表现,也更耐听。
最后我准备聊聊海贝新R6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MSEB自研音频处理算法,这个是系统底层的,因此不必担心因调节而造成的失真。我是特别喜欢原汁原味的听感,不太喜欢调节这些选项,如果希望能有音色方面改进,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来进行调节,这点因人而异,故不在撰述。
好了,以上音质分享就到这里。这次我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听感评测,主要搭配了两款目前我常用的耳机。
此外,这款播放器在硬件层面,或许是目前配置最高的HiFi播放器,它搭载了目前性能仍可以一拼的高通骁龙,并采用4GB运行内存以及64GB存储容量,最高可以拓展到1TB。屏幕则为5英寸康宁大猩猩屏幕。在设计方面,整体外观延续了R8设计语言,硬朗笔直的金属拉丝配合有棱角的外观设计,配合顶部具有画龙点睛效果的金色音量电位器,加上底部丰富的带有线性输出的接口和上边交相呼应,让整机外观设计棱角分明、低调内敛,具有极强的高级美学设计感。
这是一款从内到外都非常「讲究」的播放器,懂HiFi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门道,小到软件代码,大到声音风格,一切都是从细节出发,我想这就是海贝新R6对于HiFi究极理解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