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贝雕技艺
精心打磨呈瑰宝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假日里,很多人喜欢到美丽的海滩游玩,惬意地享受大海的“蓝色馈赠”。在广西北海,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赶海拾贝的乐趣,还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贝雕。
北海贝雕是广西传统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既承载着古老文化,又体现现代文明。它以天然珍稀贝类为原材料,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过设计图稿、精心选料雕刻琢磨、对贴组装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
北海贝雕技艺是以北部湾天然贝壳、海螺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其工序繁多,技艺精湛,主要包含构图、白描、选料、洗料、磨型、雕琢、抛光、堆叠、干燥、总装、装裱11道工序。雕刻刀法丰富,以线雕为主,行刀讲究稳准、角度精准。
贝雕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不着色,不滥用化学制剂,依势取形,强调“原汁原味”。民间艺人对贝壳的运用,极其高妙。国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与构图,就有多少种贝雕画,其多以人物、花鸟、山水、静物等为主题题材。装框后,灿烂华美,天然贝的组画能永不褪色。
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贝壳在工匠们的精心细磨下,变得色泽鲜明,珠光晶莹且更富生命力。这些贝雕仿佛生动地述说着关于海洋的神话,是北海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非遗科普QA
贝壳为何能如此坚韧?
贝雕的制作告诉我们,贝壳能经受打磨和雕琢,必然具备一定的硬度,那么贝壳为何能如此坚韧呢?其实,在大自然中,几乎每一个软体动物都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它们的贝壳非常坚硬,能抵御敌人的侵袭,同时还非常有韧性,能抵抗强大的水压。
软体动物的内脏团与贝壳中间有一层膜,称为外套膜,既可保护身体,又可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硬化后,形成坚硬的石灰质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贝壳总重量的95%,并含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以及微量的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
贝壳由外层、中层、内层三层组成:最外边一层很薄,由一种有机物质组成,叫作角质层;中间一层很厚,是贝壳的主要部分,为白色,由许多角柱状的碳酸钙组成,叫作棱柱层;最里边一层很光亮,由角质和石灰质组成,叫作珍珠层。
科学家研究发现,珍珠层是由角质和石灰质所形成的许多小薄片重叠排列而成。这些小薄片平行于壳面,就像建筑物墙壁上的砖块一样相互堆砌镶嵌、层层排列,形成整个珍珠层,科学家称它为“砖—泥”结构,这也是贝壳坚韧的原因之一。
结语:
各位亲爱的公众朋友们,广西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