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气候乱套了世界旱极塔克拉玛干沙漠

了解下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82526.html

「本文来源:泰州晚报」

地球气候乱套了?

世界“旱极”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在抗洪

■“旱极”

年,斯文·赫定在中亚进行第三次探险考察。其间,他曾在塔克拉玛干核心区——罗布泊勘测,并在寻找铁铲时发现了风沙下吹出的精美木雕。

这个偶然的发现,使得沉睡千年的楼兰古城重返人间。

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楼兰曾成为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分岔点。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海贝,甚至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会在这里出现。楼兰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地。

但是,楼兰的繁荣在公元4世纪时戛然而止。

关于楼兰消逝之谜,人们进行过不少猜测。有人认为,当时西域人口急剧增加、大规模开垦土地、砍伐树木、引水灌溉农田,这一地区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生态承载力,最终引起下游水资源匮乏、绿洲退化和沙漠化。

从地理区位上解释,在新疆南部,巨大的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围住。无论是从北面吹来的北冰洋水汽,还是西南方向的印度洋暖湿气流都无法到达盆地,这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后塔里木河中游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数千官兵前去援助、挖渠引水,也未能救回楼兰。最终,楼兰被塔克拉玛干肆虐的黄沙吞噬。

除了楼兰,茫茫沙海中安迪尔、精绝、喀拉屯等汉唐时代城市废墟,古丝绸之路沿线被沙丘掩埋的古代烽隧等,都是该地区曾经历土地沙漠化的证据。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mm,最低不到5mm,平均蒸发量却高达-mm。这种极端的水汽条件甚至不足以维持植被生长,为何忽然出现洪涝了呢?

■又干又涝

此次受灾地区位于新疆轮台玉奇片区,它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北侧为天山山脉迪娜尔山段。这里为什么会发生水灾?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暴雨来袭,雨水增多。

天山地区虽远离太平洋与印度洋,但其西部、北部地势相对偏低、地形平坦,来自大西洋与北冰洋的水汽可长驱直入。受到天山山脉阻挡后,便会形成丰富的山地降水。

6月15日傍晚9时许,向来少雨的新疆和田、喀什地区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和田洛浦县在3小时内雨量达52.9毫米,超过当地一年的平均降水量。这是有正式气象记载以来南疆地区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场雨,超过历史最高值的2倍。

7月19日起,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迪娜尔山段普降暴雨,给沙漠带来了充沛的水源。中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这一带流域下游地势比较低洼,洪水汇集,沙漠就变成了“水乡”。

二是融雪性洪水的暴发。

新疆虽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有大小河流多条,高山冰川和积雪带来的大量冰雪融水,是新疆河流重要的水源补给。可一旦冰雪快速融化超过河流的承载量,就会产生融雪(冰)洪水。在暴雨频发的中低山带,常形成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三面环山,山顶常年积雪。夏天高温导致积雪融化,也会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带来更多的水。

三是沙漠地区土壤的排水能力差,固水能力也差。

在沙漠里,风和雨水会逐渐清除沙子、灰尘和其他细粒颗粒,留下较大的颗粒碎片,最终形成一层像混凝土一样坚硬的沙漠地面。这种地面的排水、固水差,不需要太多的水就足以淹没一个地区。

■沙漠变绿洲?

那么,降水量增多,是否意味着塔克拉玛干有变成绿洲的趋势?

早在去年,这个话题就被讨论过。NASA卫星Terra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采集了年2月23日和4月29日我国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的图像,发现:相较2月,4月底的和田附近沙漠局部出现绿色。因此,有媒体称“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变绿”。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回应道,卫星监测的区域本来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主要的河谷绿洲之一,“变绿”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季节变化。春夏时节,高山融雪、河水丰盈,河谷绿洲的大片农田繁茂生长,自然就“变绿”了。

这不禁让人想到即将“消失”的毛乌素沙地。它位于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处,沙地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如今大半已变绿。

毛乌素沙地北靠鄂尔多斯高原,南邻黄土高原。这里冬季受蒙古冷气团控制,盛行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冷空气活动频繁。每年秋季冬季风刮来之际,与东南季风在此拉锯,形成切变降水,区域性暴雨频繁,故有“世界沙漠暴雨中心”之称。

再看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其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增加趋势超过6%(每10年),但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0毫米左右,即使增加10%仍为干旱气候,缺水问题依然严重。而且,增暖还会导致潜在蒸发量增加。因此,近些年表现出的降水量增加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区域的干旱状况。

■水利工程,无处不在

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以塔里木河的四大源流之一——叶尔羌河流域的水患为例。

叶尔羌河滋养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万人民,灌溉区域面积达多万亩,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其洪灾频发程度及洪灾损失程度也居新疆各河流之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叶尔羌河山区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巨大的洪峰未经调控削减就直接进入平原河段,导致平原灌区频繁受灾。

为了让叶尔羌河流域的百姓彻底告别水患、保护流域内万亩耕地,年7月,叶尔羌河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工程治理河长公里,总投资29.2亿元,涉及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共建设防洪工程77处。

而早在年,叶尔羌河干流山区下游河段的重要控制性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就已开工建设。它可大大调节叶尔羌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使流域一般防洪标准由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重点防洪对象防护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从根本上解决防洪问题。

年11月,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成功进行大江截流,标志着该工程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年11月,下闸蓄水;年5月,大坝主体完成,达到抵御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条件,标志着叶尔羌河彻底告别千年水患,同时也为电站投产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尼雅河上的控制性工程尼雅水利枢纽工程、喀拉喀什河流域的控制性骨干工程鲁瓦提水利枢纽、和田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利枢纽、塔里木河流域奴尔水利枢纽、阿克肖水库等一批水利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

新疆水利工程建设是自治区河流体系的综合利用和管理,对于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新疆水利建设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但未来可期。来源:瞭望智库

-08-1:00:00:0■“旱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sz/12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