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竟然是一个会计签收条

柏尖山上话金融

诸君共叙玄鸟情

柏尖山上·话·金·融·

[本图拍摄:师艳军]

柏尖山红叶似火,晕染千仞林虑绝美画卷;玄鸟群胜友如云,共话百年交行金融传奇。年10月25日,时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林州柏尖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宛若画卷。由华夏玄鸟文化论坛与交通银行安阳分行联合主办的线下文化沙龙在此举行。沙龙主题——

中国货币金融业的历史沿革和变迁

尚超(主持人)

请问各位今天出门带了多少现金?看来大家都摇头了。是的,现在咱们出门已经不需要带很多现金了,过去人出门,可是需要带盘缠的。盘缠就是古人把成串的钱盘起来缠在腰间,以备自己出门使用。如今我们拿部手机就可以走很多的地方,曾经和我们形影不离的人民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人类大踏步地进入货币经济时代。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国货币金融业的历史沿革和变迁,显得非常有意义。

接下来几位参加这次沙龙的嘉宾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当然更有观点的激烈碰撞与思辨。

[柏尖山上话金融思辨现场]

钱币虽小,可容天下大事

原文光:安阳市殷都区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安阳市古都学会常务理事,钱币收藏爱好者。

01

说到金融,必提到货币;说到钱币史,必提到中国历史。有一段顺口溜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民国风云军阀乱,人民共和一统收。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看历朝历代的货币从无到有,从金属币到纸币的发展历程。

按照规范的说法,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远古时代,开始是没有货币的。如果有人想要对方的东西怎么办?只有按照大家都认可的等价东西互相交换,也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鸡蛋换盐,两不找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品之间的互相交换越来越多,这时候,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货币。即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一种大家都可接受而又经常用于交换的商品,然后再换取所需的商品。这种商品起到交换媒介作用,称作“一般等价物”,也就是我们现在称呼的“货币”。

根据出土文物可知,我国最早的货币叫作贝币,也称货贝或环纹海贝。大约出现在商周时期。后来由海贝逐渐发展为骨贝、铜贝、蚁鼻钱(俗称鬼脸钱)等。到春秋时期,一种金属铸造的桥形币逐渐开始流行,这种币也称桥形布。到了战国时期,一种叫作平首布的钱币诞生了。那时候,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出现了多种多样钱币共存的局面,主要有燕国的平首刀、齐国的尖首刀和大刀、赵国的尖足平首布、魏国的方足布、韩国的圆環钱、楚国的蚁鼻钱、秦国的半两钱。

秦国统一六国后,开始统一币制,普及秦半两。这是最早实行方孔钱的开始,此后一直到民国初年。不管朝代怎么更迭,无论钱币名称怎样变换,也无论币制大小怎么改变,方孔钱都是主要的流行货币。这种方孔钱外圆内方,寓意天圆地方。古代文人习惯上称呼孔方兄。这种方孔铜钱,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方始告终。随着民国钱币铜元、银元和纸币的流行,方孔钱逐渐退出了金融舞台。

建国后,人民币流通领域内主要由纸币和辅币组成。截止目前,一共发行了五套纸币和若干套辅币以及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纪念币。

古钱币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它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社会的活化石。通过钱币这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我们可沉思历史、政治、军事、冶炼、文字、宗教以及国家的兴衰等,无一不在小小的钱币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载。所以钱币虽小,可容天下大事。我们为中国有着余年光彩夺目的货币史而自豪!

附.

古钱币顺口溜

华夏文明是古邦,历史悠久五千年。

辉煌灿烂钱币史,古代当今广流传。

使用货币第一国,开创世界新纪元。

上古时期物换物,等价交换方周全。

初始货币是海贝,骨贝铜贝蚁鼻钱。

夏商西周并东周,春秋战国紧相连。

此时使用何货币,布币刀币和环钱。

始皇赢政统六国,结束货币混乱年。

全国下设卅六郡,统一使用半两钱。

只因秦朝时间短,刘邦建立汉政权。

下令民间可私铸,方有榆荚半两钱。

传至武帝名刘彻,元狩五年下御言。

废除前朝各半两,改铸使用五铢钱。

自此五铢行用后,直至唐朝武德年。

行用七百四十载,中国第一长寿钱。

王莽篡政西汉末,铸钱能手至今传。

六泉十布虽说美,不及一刀平五千。

布泉货泉与货布,文字秀美垂针篆。

三国鼎立魏蜀吴,连年战火并硝烟。

刘备称帝在成都,直百五铢当百钱。

大泉当千二千钱,铸于吴国赤乌年。

东晋李寿踞成都,汉兴年号新改元。

并铸汉兴小货币,中国最早年号钱。

东晋元帝太兴间,沈充又铸沈郎钱。

南北两朝相并立,五铢钱文更乱繁。

太和常平和永安,一一皆是五铢钱。

五行大布是篆书,永通万国和布泉。

文字优美且俊逸,此为北周三美泉。

隋朝五铢字工整,行用不到四十年。

高祖名讳是李渊,五铢废除武德间。

为取开创新朝意,方铸开元通宝钱。

钱文欧阳询所书,八分隶含二分篆。

乾元重宝肃宗铸,实为唐朝虚值钱。

后出安史之叛乱,大圣燕王建顺天。

铸行两种新货币,顺天易得得壹难。

唐朝武宗名李炎,铸钱又于会昌年。

背文计有廿三种,史称会昌新开元。

懿宗名讳叫李漼,咸通元宝珍品钱。

五代十国华夏乱,各国纷纷铸铜钱。

开平天成并天福,助国壮国元宝钱。

汉元通宝后汉铸,隶带真书气不凡。

周元通宝人人爱,只因神话至今传。

永平通正和天汉,光天乾德咸康连。

共计钱文六名号,皆为前蜀元宝钱。

天德天策与乾封,广政大蜀与乾元。

永通货泉分真篆,今人欲得实在难。

唐国通宝李璟铸,中国最早之对钱。

缺角四眼残大齐,世仅二品珍贵罕。

乾亨重宝和通宝,南汉所铸分铜铅。

唐朝末年刘仁恭,永安五百与一千。

背文三百铁货布,又铸元宝铁顺天。

五代初期刘守光,应圣乾圣与应天。

三泉传世各一品,流落日本实可叹。

南北两宋十八帝,形形色色多美泉。

太祖建隆始更铸,通宝钱文是宋元。

太平通宝太宗铸,取意吉祥太平年。

淳化至道三书体,中国最早御书钱。

咸平景德真宗铸,祥符天禧一并连。

仁宗皇帝名赵祯,天圣元宝铸此间。

文字秀美分真篆,宋代第一之对钱。

明道景佑皆元宝,皇宋通宝九叠篆。

庆历重宝为真书,钱文读法分直旋。

初铸行为折十用,未久即作折二三。

小平钱是后人铸,钱币学者所论言。

皇佑元宝景佑改,至今存在此观点。

至和元宝和通宝,皆铸仁宗至和年。

嘉佑元宝并通宝,皆为普通小平钱。

治平元宝和通宝,出自英宗治平间。

熙宁元宝与重宝,真篆二体多变幻。

元丰通宝存世多,小平折二百种繁。

绍圣元宝有行篆,隶书元宝不多见。

元符通宝文端丽,楷书小平得之难。

风流天子名赵佶,御书崇宁和大观。

独创楷书瘦金体,铁画银钩字字端。

圣宋元宝可易得,建国通宝求之难。

政和重和与宣和,此为徽宗三和钱。

靖康元宝靖康耻,靖康含泪失江山。

南宋开朝是赵构,真隶篆书铸建炎。

绍兴元宝和通宝,大小皆易配对钱。

隆兴乾道孝宗铸,淳熙不如纯熙钱。

光宋绍熙元通宝,宁宋赵扩铸庆元。

嘉泰开禧与嘉定,嘉定宝文乱难言。

理宗赵昀国力衰,铸钱轻薄飘云间。

度宗赵禥铸咸淳,宋朝最后方孔钱。

辽金西夏铸钱少,只因时间太短暂。

天盛元宝西夏铸,辽代可见有大安。

金朝正隆和大定,文字俊逸美胜言。

泰和重宝和通宝,崇庆元宝玉筋篆。

阜昌重宝刘豫铸,降金叛将傀儡钱。

元朝货币多粗劣,八思巴文有大元。

明朝共计十七帝,九个年号铸了钱。

洪武年间补大中,永乐年间百姓难。

宣德弘治和嘉靖,隆庆万历通宝钱。

泰昌天启有合号,崇祯通宝百种繁。

铸钱花样虽然多,皇帝吊死在景山。

弘光大明和隆武,一一皆是南明钱。

永历通宝行篆体,郑成功驻在台湾。

永昌通宝义军铸,闯王建国在西安。

大顺通宝文工整,张献忠铸在西川。

西王赏功分三品,金银铜质品品罕。

兴朝通宝分三等,小平五厘一分钱。

利用昭武和洪化,皆是三藩吴氏钱。

裕民通宝耿氏铸,出于康熙十三年。

后金国号改大清,世祖顺治始进关。

顺治通宝有五式,各式文字非一般。

工部称作宝源局,户部称作局宝泉。

顺治通宝有当十,记值记重清大钱。

康熙通宝廿四局,一局一式人喜欢。

后期铸有小平样,皆是鹅眼折价钱。

万寿钱称罗汉钱,制作精良金光灿。

雍正通宝十五局,清钱之中微少见。

乾隆通宝廿六局,清代钱中量最繁。

民间百姓皆喜爱,占卜上梁并还愿。

嘉庆之后是道光,国力衰退百姓难。

咸丰通元和重宝,当十当百又当千。

廿六局铸和私铸,清朝第一虚值钱。

祺祥年号只因短,祺祥宝钱得之难。

慈禧太后亲摄政,改铸同治年号钱。

光绪通宝和重宝,后铸革新用铜元。

宣统在位二年半,大清皇朝至此完。

宣统通宝铸量少,皇朝最后方孔钱。

自从民国新成立,铜元纸钞和银元。

民国三年铸大头,正面人像是老袁。

三年八年并十年,全国流通最广泛。

开国纪念银币像,国父先生孙中山。

民国二十二年令,改铸银元称帆船。

各种银币虽说好,四大银行纸币繁。

民国政府多腐败,执政三十单八年。

自从新中国成立,五套人民币已全。

不会澎涨不贬值,人民喜爱不胜言。

我虽钱币爱好者,学识不高才疏浅。

闲来无事书斋坐,略把钱币史来谈。

远古近代一番话,只是粗俗言语连。

众君学识定胜我,望君不弃共观研。

交通银行的“交通”原来指的是轮、路、电、邮......

柴红霞:交通银行安阳分行营业部行长

02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清末商品经济发展初期。虽然民族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因列强侵入,清政府经济不能自主,尤其是外商银行进驻中国,不仅攫取了中国铁路的筑路权,还通过赔款的清偿,控制了中国的关税收入;又通过进出口贸易,垄断了国际汇兑,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宰。当时国内一些银行,如中国通商银行、信成银行等,很难与外商银行相抗衡。因此,要办自己的银行,“集资设立,以期不外溢利权”,成为当时朝野的呼声。

年11月,邮传部正式奏请设立交通银行。邮传部希望以银行为枢纽,使轮、路、电、邮四政互为交通,又取“交通”二字交叉贯通,引申兴旺发达之义,故名交通银行。当时拟设交通银行的具体缘由,一是经办募债赎路(京汉铁路);二是经营四政收支;三是自办国外汇兑;四是辅助统一币制。年12月8日,经批准,交通银行正式在北京开始筹备,交通银行的首任行长是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楚。

交通银行始建于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发钞行之一。年初,经董事会议决定交通银行的英文名称为BANKOFCOMMUNICATIONS。历史上,交通银行发行货币,代理国库,投资和支持实业,为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前身)。

交行重新组建后,与台湾的交通银行发生正统之争。台湾的交行声称成立于年,设立之初是辅佐路、电、邮、航四大要政的资金调度。年迁往台湾,年复业,年被制定为工业专业银行,年改制为开发银行,为台湾工、矿、交通及其他公用事业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内地和台湾的两家交通银行中文名称相同,英文名称均为“BANKOFCOMMUNICATIONS”,而且中文行名招牌共同使用郑孝胥题写的行名。国际上很多人不清楚中国内地交行与台湾交行的差别,因此在开展国际业务时,帐单上的两个交行常常被混为一谈,出现了内地交行的钱被寄到台湾去了,或是台湾交行的钱被打到了内地交行的帐上。最后经过追根溯源,双方举证,内地的交行是年光绪皇帝御批组建。从年至今的档案均完整地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包括历年来发行的纸币。而台湾交行是年成立的,没有前期史料,历年发行的纸币档案也不全。显然,内地交行属于正统。当然由于历史原因,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明显的。最后,台湾的交行将其英文名称的前半截改为了拼音,全称就成了“ChiaoTungBankCo.”;内地的交行则使用BANKOFCOMMUNICATIONS。年8月21日,台湾的交行和中国商银合并,并更名为兆丰国际商业银行(MegaInternationalCommercialBank)。

金融与会计是“经济”这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是一对“孪生兄弟”

张洪军: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会计师、知名财经专家

03

今天很荣幸能跟几位大咖一块儿参加沙龙。我是学会计、做会计的。英国会计史学家沃尔夫(A.H.Woolf)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文明,便有什么样的经济;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经济是文明之子,会计是经济之子,故会计乃是文明之孙。

那么,经济与金融是什么关系呢?

经济是一个大范畴,包括生产、交换、消费。自远古的奴隶社会,从有了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剩余产品,就产生了商品交换。大量的商品贸易就需要有一般等价物——货币(包括贝壳、贵金属、铸币、纸币)作为媒介来帮助交换并保存价值。经济是一门科学,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进出口;焦点就是供给与需求。“只要懂得说供需,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

没有经济发展便没有金融。金融从属于经济,金融是经济的一部分,金融是经济中某一环节的一个辅助工具。金融是经济中的聪明强者最喜欢从事的一个行业,范围较广,比如银行、保险、投资公司等;以小博大、用别人的钱去赚钱。房地产也是金融,股市、期货、收藏品、六合彩、博弈等,赌博属性强的都是金融;收益越大则风险越大。“只要懂得说风险,鹦鹉也能成为金融学家。”

那么,金融与会计又是什么关系呢?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是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招募和投资资金的学科。经济学是一个一级学科,金融学是一个二级学科。会计是用来辅助企业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并为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公司财务会计比较实际,主要是如何融资,如何理财。金融学和会计学都是系统研究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学科。学金融和会计都会学到经济学。如果说经济是目标,金融是工具,会计就是语言,是用来描述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和经济目标实现程度的。因此,金融与会计是“经济”这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也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经济之子、文明之孙。

顺便说一句,金融讲究“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同时,金融资产“收益越大则风险越大”;金融杠杆、金融投机、金融泡沫等,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通货膨胀。保持在10%以下的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高通胀率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诱发金融危机,最终可能造成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但是,国家(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初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大规模的“输血”政策,有效阻断货币信用危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此时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或深入。所以,通货膨胀≠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我们普通百姓应该努力提高赚钱能力。学会投资,提升自己的财商思维;“用资源赚钱”,“用别人的钱去赚钱”可能跑赢CPI;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社会稀缺人才就不会被市场淘汰;学会消费,把钱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选准了投资的钱越花越多,不断升值;学习理财知识很有必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争取让自己的财富收益率跑赢通胀率。

货币与信用同行

王军杰:钢城小学副校长、市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殷墟、文字博物馆志愿者

04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目前中国最早的货币最初产生于夏朝,称为齿贝,也就是贝币。但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贝币应该是商代的贝币。贝币作为最早的“钱”,并不是随便捡到一个贝壳就可以做“钱”用,而是要挑选那些色彩艳丽,长相匀称的,在背部隆起部位磨出孔,用绳子串起来,五贝串成一串,两串系在一起,十贝为一朋。所以朋友的“朋”字最早只是一个价值计量单位,贝币是我国使用时间最久的原始货币,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一直在使用,所有跟财富相关的汉字旁都带一个“贝”字,比如货,贵,贱,赏,赐等,这也从文字构形上佐证了贝币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

商代晚期出现了青铜铸币,这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大量青铜铸币。各地的铸币形态和体制上各不相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刀币,布币,环钱和蚁鼻钱。布币其实跟布没有关系,而是通假“镈”字,“镈”在古代指铲形的农具,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布币都是小铲子的形状。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有贝币遗风,又被称为鬼脸钱。环钱有方孔和圆孔两种,今天我们大概可以知道秦国的方孔环钱代表天圆地方的意思,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把原来的圆孔的做成了方孔,难到仅仅是因为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或者是因为打磨铸造方便的需要?

另外我在对比中国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史。从天然贝充当交换价值的媒介,到铸币的产生及不断演化发展,再到纸币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到今天虚拟货币的应运而生,无一不反映了政治经济互为影响的结果。同时我还发现,信用和货币几乎是同时期产生的,甚至信用早于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信用与货币伴随历史的发展而各自成线,同时通货膨胀几乎伴随了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那么结合现在国内国际形势,我想请在坐的专家谈谈我国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国际货币危机?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又怎样能较好地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呢?

交流融通,诚信永恒

周丽文:交通银行安阳分行副行长

05

01

玄鸟果然大咖云集

今天参加我们华夏玄鸟组织的这次文化之旅活动,既感到兴奋又忐忑不安。兴奋的是,做为安阳文化历史的传播者,华夏玄鸟文化论坛是一个带有文化标志的论坛组织,做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秉持“让思辨萃取文化,让历史照亮现实”的理念,传播安阳历史文化,一直以来大咖云集,能够近距离聆听各位文化学者的思辨之声,感受各位散发出来的文化思想光辉,所以感到兴奋。忐忑的是,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金融货币发展史,做为长期在金融战线工作的一名工作者来说,虽身在其中,却从未真正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主题宏大,意义深远,这是让我忐忑之处。

刚刚听了几位大家的发言,让我受益非浅。原局的“钱币文化漫谈”,纵述了历朝历代,直到新中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发行的货币,从金属币到纸币的发展历程,将中国钱币发展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脉落清晰。张洪军先生的观点十分专业,对我们这些金融工作者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老嘿换了一个角度解读中国明清的衰败,因为“过度”的“对外开放”而导致最终落伍,很有思辨的意义。凌光老师从大跨度的时间角度和大维度的世界格局,将货币的价值放到历史的发展中去阐述,尤其是重点提到交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更是让我受益良多……

02

蜜蜂张的诚信

交通银行多年以来一直有一句企业文化宣传,叫“交流融通诚信永恒”。现在看来,这句宣传用语和当年初设交通银行时的大时代背景不期而遇。清末之际,内忧外患,要办自己的银行成为当时朝野呼声。当时的邮传部希望以银行为枢纽,使轮、路、电、邮四政互为交通,又引申为兴旺发达之意,故名交通银行。金融货币是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那么做为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想结合“交流融通诚信永恒”这个话题,简单谈一谈信用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金融运行的当中应该有很多原则,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信用。所以“诚信永恒”,可见“信用”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千斤之重。简单一点说,老百姓在银行存款,到期以后银行就要按当时的存款条件去兑付。有些银行经营不擅,到期兑付不了,引起恐慌,就会发生银行的挤兑事件,这对银行系统来说,都是大的风险事件。但有些银行也会将这样的风险事件妥当处理,反倒更进一步树立了银行的信誉。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件,年,因为受铁路资调一个偶然事件的影响,有传言说设在交通银行内部铁路资调中心专柜的钱要没有了,在郑州的一个叫蜜蜂张的营业网点,老百姓大量来取钱,我清楚记得那时我家宝贝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出生,全员积极行动,共同应对,领导在一线,忠诚的客户在现场,一摞摞的现金摆到柜台上甚至到天花板,全员共同奋战三天,服务不减,如数支取。老百姓发现这只是个传言和假象的时候自然就不取了。自那以后,这个网点的存款不降反升,钱又都存回来了,为什么,因为老百姓发现这个银行有信誉,而且服务也很好,传言不攻自破。但在当时,确实给我们吓了一大跳。当然了,现在国家监管机构近两年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给予最高50万元的存款保障,即便再有银行出现一些风险事件,老百姓的钱也有保障,这是国家的利民政策好。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关于信用的小例子,因为记忆太深刻了,所以拿出来和各位大咖分享一下。

03

阿姆斯特丹、纽约、华尔街……货币流通背后是信用的流通

记得当时马克思老人家说过,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6世纪之后迅速超过中国,原因很多,但把商品经济转为信用经济,货币由“交换的中介”转变为以为国债为基础发行的银行券,是突出标志。资本的流通方式不是“货币流通”,而是信用,社会交往方式和经济交换方式,是建立在“互相预付”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一个历史事件。在15、16世纪的时候,欧洲人的世界地图上开始出现大片空白,他们留白是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等待画到这张世界地图上。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向西的航行,接下来的殖民地扩张让欧洲人民热血沸腾,大这一大背景下,欧洲各国开始了新大陆的开发以及移民扩张。在16世纪至17世纪之间,扩张的激烈争斗在荷兰和西班牙之间展开。那么在这激烈的争斗背后,就有非常重要的金融信用的反映。16世纪,西班牙是全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帝国幅员辽阔,建立起一串殖民地,而荷兰国土就是一片沼泽,是西班牙领地的一个偏远的角落。年,信奉新教的荷兰起来反抗天主教西班牙统治者。80年后,荷兰成功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为全球的海上霸主,建立起全球性的荷兰帝国,成为全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威风八面,统治印度尼西亚群岛年之久,西印度公司在大西洋大展身手,为了掌握哈德孙可这个重要商业通道,他们在河口的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叫“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落入了英国人手里,改名为“纽约”,即“新约克”,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当地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Wallstreet),直译为“墙街”。看了这段历史感到很有趣,科学革命,进步和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也是国家间实力较量和力量转换的根本。那么,在这种较量的背后,也一定有金融和资本这支大手的巨大推动作用。那么再说荷兰人,荷兰人掌握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信贷。荷兰人对于陆战兴趣不大,因此就付钱请雇佣兵来负责和西班牙打仗,他们自己就去造船,开始往海上发展。这些都需要金钱的支持,但当时荷兰人取得了欧洲新兴金融系统的信任,西班牙王国恣意背叛当时提供给他们的这些信任。荷兰到底是如何赢得金融体系的信任?首先,他们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其次,是司法独立。荷兰人的舰队控制了全球贸易路线,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可观的利润,有了这些利润,荷兰人能够偿还贷款,也更加强了金融家对他们的信任。阿姆斯特丹不仅很快成了欧洲首屈一指的重要港口,更是欧洲的金融圣地。

当然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生有其更深层的本质特征,在这里不是讨论的范畴,单单就信用这一概念而言,一直以来,是经济金融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04

我为交通银行代个言

最后,再给各位大咖简单汇报一下交通银行,算是给交通银行代言吧!

交通银行成立于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担负起整救民族经济的大任。

目前交通银行拥有境内分支机构家,省分行30家,省辖行家,交通银行安阳分行是其中一个省辖行,成立于9年,5家分支机构,今年是成立以来第11个年头。近年来,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交通银行依旧秉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为安阳市的广大父老乡亲和企业提供最安全、最贴心的金融服务。在这里,感谢华夏玄鸟论坛提供这样一个可以交流融通的机会,也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大咖来交通办理业务,交流座谈。最后不忘再做一次广告:“百年交行您的财富管理银行”!

明清“过度”的“对外开放”,导致中国的最终落伍

余文国:(网名老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华夏玄鸟文化论坛创办人

06

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有人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清以来中国长期“海禁”和闭关锁国。其实不然。相反,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明清时期“过度”的“对外开放”,导致中国最终落伍,为什么这样讲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的明清时期,许多时候是对外开放的。试问,如果国家奉行“海禁”或闭关锁国,那么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的黄金白银怎么会流入中国市场?年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人从非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最终都到哪了呢?可以说,80%左右都流入到了中国市场,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而中国早在年就已隆庆开关,国家层面允许对外开放。

其次,大量的黄金白银来到中国市场将意味着什么?大家知道,中国自古以来是个黄金白银缺乏的国家。中国古代通行货币一般以铜钱为主。如果你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有武松喝酒付账用银两的话,那肯定是错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当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白银以后,白银成为硬通货就成为可能。面对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白银的流通与接受,就连政府代表——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推行变革一条鞭法时,也不得不以白银为征赋手段,这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白银的大量流通。可以说,白银已经成为此时中国的国家储备金。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中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政府能够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建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银本位体制,可能当时的中国就已经是今天的美国了。中国为什么不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第三,为什么说“过度”的“对外开放”会导致中国最终的落伍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外一方面,它却极大地暴露出政府的控制力在减弱这一基本事实。且因过度依赖外在的国际力量与变化而陷于被动,导致金融市场的紊乱,恶化了社会诸多矛盾,甚至导致当时政府的崩溃。中国长期以来一个政治顽疾便是“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明清时期表面上看似中央集权、皇权在一步步强化,实际上中央的控制力在减弱。中央皇权直接面对千百万计的广大分散的小农经济,实现直接控制是不可能的,政府会选拔官员管理地方。但真实情况是,地方一直是官、吏两个阶层在管理。官员通过科考上来,有地位,有流动性,所谓的中央集权、皇权至上,主要针对的是这个官群体。乡吏并没多少社会政治地位,却控制着广大的地方实际的财政、赋役、诉讼等,在地方极有势力。大量白银流通社会,乡吏乡绅阶层更会渔利。对于这种地方势力顽疾,历朝历代的改革都没办法进行根本解决。一直到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翻了个底儿朝天,才算基本解决。更重要的是,明清的银本位是建立在外来货币大量流入的基础之上,强烈依赖外来经济,是被动的,易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当新航路开辟多年以后,美洲墨西哥的白银流通量减少了,中国就遭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只能对白银需求量更大,但是国际货币紧缩,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而中国的土地税也都是纳银代役,这时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的紊乱,各种矛盾的激化。到了近代当西方都开始建立起来金本位制时,中国的落伍就显而易见了。这就是我们对货币金融财政认知的匮乏导致的恶果。千百年来中国科考,都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从来没把财政金融人才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士农工商概念固化,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凝滞。当年中国欠缺的是什么?欠缺的是在国际市场雏形出现时,面对大量白银涌入的机遇,政府没有建立起来一套中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谁掌握货币,谁就掌握金融;谁掌握了金融,谁就掌握了经济;谁掌握了经济,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今日之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要保持定力,任国际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须暗自蓄力,逐渐构建起人民币主导的货币金融体系,方可真正实现中国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梦想!

金融让人类文明成为可能

凌光: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

07

刚刚听了几位的分享,受益匪浅,我不是研究金融的,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研究者,结合刚才朋友们分享话题之中的一些问题,想换个角度,从历史文化研究入手,与大家探讨金融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研究学习历史的朋友都会注意到,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一块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与货币金融。那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不难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变化的几个的关键节点——春秋末期开始产生金属货币;秦朝统一货币;西汉收回铸币权,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郡国铸币失控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唐朝出现了最早的类似银行汇票的“飞钱”;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把纸币上升到全国通行、唯一合法的法定货币地位;明朝中叶出现了钱庄;民国初年年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这样一来,我们对中国的金融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线索与轨迹。

01

金融就是一部“时光穿梭机”

那么究竟什么是金融呢?我不讲它的诸如“是市场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将资金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等等之类的各种专业书面定义,我记得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戈兹曼教授有一个关于金融的比喻非常通俗形象,他说金融的本质就是一部可以穿越时间的机器,或者称之为“时光穿梭机”。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人投资理财,就是把他当下的收入穿越到未来使用;而一个人按揭贷款,就是把他未来的收入穿越到当下来使用。通过金钱“自由穿越”,通过各种金融技术和手段让金钱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时间维度上重新配置资源,从而更好地管理风险、应对不确定性。

02

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竟然是一个会计签收条!

刚才有朋友说“人类文明史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后产生了金融,先有了人类文明、有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然后才产生了金融,”这个说法值得探讨,为什么呢?应该说是金融让人类文明成为可能,一部金融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历史与金融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备受道德家们的诟病,但是从人类文明史发展来看,似乎确实是金钱改变了万物,金融使文明成为可能,换句我们常引用的马克思的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叫“库辛”的人,他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文字书写下来名字的人,但是他不是什么先知和英雄,可能是一个普通税务官或者会计师。

我们知道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在这里的乌鲁克古城,出土了一块五千年前的泥板,上面有一些文字符号,那应该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的雏形,也是目前找到的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上面记录了什么呢?不是诗歌,也不是神谕,而是一则枯燥的会计信息:“单位大麦37个月库辛”,这句话的意思是,在37个月中,总共收到单位的大麦,由一个叫“库辛”的人签收。

应该说这则最古老的会计签收条,就是人类最早期的金融行为。可以这么理解,早期人类先有了交易的需求,然后催生了数字文字的产生;数字的出现,便有了借贷关系;当交易出现纠纷时,便又产生了法律(比如《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便有了交易规则。这就不难理解戈兹曼教授所讲的,金融是人类最早的契约、最早的文字、最早的语言、最早的数学的起源。换句话讲,没有金融,就不会有城市,也就不会有文明。

所以说本质上是金融影响着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律;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演化与制度变迁……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金融与国家、政治、文化之间千丝万缕,藤蔓交织。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需要一种手段来跨时空配置资源,这就促成了金融的诞生。而金融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这么说,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金融常常是幕后推手。

03

关于张洪军先生观点的思辨

刚才财经专家张洪军先生说:经济是文明之子,会计是经济之子,那么会计又是文明的什么呢?应该是文明之孙了吧……

其实经济可不是文明之子,会计也不是文明之孙。曾经有一批学习会计学的人,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肇始中,竟然扮演了深层推动者的角色。那么会计学与文艺复兴运动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文明在知识体系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次飞跃和金融密不可分,为什么这样讲?我给大家再说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字——斐波那契,他是一个数学家,发现了黄金分割数列,从小跟随阿拉伯家庭教师学习到阿拉伯数字,就是他编写的一本名为《计算之书》的书改变了欧洲世界。

我们知道,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城市是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邦,当时这些城市在商业活动中通用的罗马数字太繁琐,而且不使用“0”这个数字,记账和计算非常不方便,已然成为商业发展的严重阻碍。当时27岁的斐波那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编写了《计算之书》这一商业会计实用手册,系统介绍了包括“0”数字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用途和基本算法。《计算之书》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商业和金融问题而诞生的,这本小册子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是它直接促成了阿拉伯数字和代数方法在欧洲的普及,影响并改变了欧洲数学的面貌。

在《计算之书》问世后的一个世纪,珠算学校在意大利城邦中遍地开花,《计算之书》就是这些学校的通用教材。年时,有多达0名佛罗伦萨青年在珠算学校就读,他们在这里用被称为“算盘”的计算板学习计算,珠算学校是当时欧洲世俗化的一股重要力量。都有哪些人上过珠算学校呢?竟然有我们比较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和著名《君主论》的作者、文艺复兴运动的另一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这段历史的深层逻辑关系就是——欧洲人对商业和金融的迫切需求,促成了《计算之书》的诞生与普及;而遍地开花的珠算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成为了推动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力量,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兴起,大量人才脱颖而出,更引发了大航海时代,更为后来的科学革命拉开了帷幕。

04

政府债券是东西方金融体系分流的重要标志

应该说古代中国的金融体系是比较发达的,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类似现在银行汇票的“飞钱”的概念。那时各地方政府在长安都设有进奏院,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事处。外地的商人,比如四川茶商,把茶运到长安卖掉后,就把钱存在四川进奏院。进奏院会开出一张收据,这就是“飞钱”。飞钱被分为两半,茶商和进奏院各持一半。等茶商回到四川后,可以拿着这一半的“飞钱”,去找当地政府兑换出现金。对商人来说,“飞钱”意味着钱能自己飞回去,省去了长途跋涉的运输成本和风险;而对地方政府来说,等于获得了一笔免息民间借款,双方各得其所欲。

尽管“飞钱”具备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政府债券性质、尽管在宋代就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古代中国从来没有正式发行过政府债券。所以,历代王朝应对财政危机的办法就只有“通货膨胀”。宋、金、元、明等朝代都出现过滥发纸币而导致经济混乱的局面。戈兹曼教授认为有没有发明出正式的政府债券,是东西方金融分流的一个显著标志,甚至政府债券可能是欧洲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政府债券这么重要呢?

举一个例子,年,商业城邦威尼斯为了和君士坦丁堡开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政府公债。这种公债是强制性的,每个威尼斯人都必须购买。但它又不同于税收,因为政府承诺会赎回债券,而且债券持有人还能得到每年5%的利息收入,应该说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威尼斯军队在出征前突然遭遇瘟疫,不战而败,因此威尼斯政府没能力偿还债务本金,但一直按期支付利息。这样一来,原本设计的短期政府债券,演变成了永久性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的发明给欧洲带来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首先,每个威尼斯人都是政府债券的持有人,个人利益和政府利益高度捆绑,无形中强化了大家的共同体意识和公民意识。其次,政府债券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形式。长期以来欧洲土地的地租是5%左右,而政府债券的平均回报率也在5%左右,也就是说持有政府债券和拥有土地的投资效果是一样的,土地不再是唯一的财富。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富人们的财富主要就是由土地和政府债券这两部分构成。金融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制度和历史进程。历史上很多大帝国的兴起与衰落,都和货币直接相关;政府债券的发明最终把欧洲引向了宗教革命,完成了资本主义转型。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书是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所著的《千年金融史》、一本是英国著名的历史金融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著的《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这两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历史,让你知道金融演化进程背后发生的事情。

05

“闭关锁国”让明清与世界文明发展没有同步转型——关于老嘿观点的思辨

关于老嘿思辨的一个话题:“明清白银大量涌入中国,能说明清是闭关锁国吗?相反正是因为明清过度地对外开放,导致中国最终落伍”老嘿这段行云流水般的阐述,似乎明证了明清的落后并不是因为“闭关锁国”相反是因为太开放了。尽管有理有据,但是论点值得商榷,为什么呢?

第一,要明白明清白银大量涌入是利弊共存,祸福相伴。

可以肯定一点,自明代以后白银货币化,大大推进明清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发展。政府无法像以前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切断了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繁荣发展。

但是白银的大量积累,庞大的经济总量只不过是一个表象,关键是你看经济增长方式是不是融入了先进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所以经济总量大与否,与国家先进与否是两回事。所以后来,由于明清政府没有建立起现代先进的金融管理体系,没有足够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使得白银的大量涌入后利弊共存,祸福相伴。因为国内白银不能自给,明清政府巨大的白银需求完全寄托于海外市场的白银供给,这使得它的财政和经济始终受到国际白银生产和流通的制约,因而对于国家财政经济造成潜在危机,最终导致金融财政完全失控。比如明朝的灭亡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明政府完全倚重国外白银供给,后来国内出现白银短缺危机后,导致财政金融体系全线崩溃。

第二,要明白“闭关锁国”不仅仅单指经济贸易上的闭关自守,更是指对外来优秀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的排斥与拒绝。

明朝在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主动尝试大海洋外交,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却戛然而止,突然实施锁国海禁政策,把郑和下西洋的海图付之东流,整个明朝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再看当时的欧洲,当欧洲与明朝方都面临着白银短缺而导致财政危机的时候,欧洲人大胆变革,率先采取了以黄金或者白银作为准备金,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从而危中求机,竟然建立起现代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雏形,新的货币体系、新的金融体系、新的经济秩序,将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置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框架,而金融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又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而明朝呢?本来也完全可以参照汲取西方的做法,以白银作为储备金,来发行一定的纸币,或许能化险为夷,但是明政府却抱残守缺,面对西方金融改革不做任何学习与借鉴,从而错失了金融改革的良机,与世界大变革擦肩而过。

第三,要明白是“闭关锁国”导致了明清与世界文明发展没有同步转型。

上次沙龙我曾经阐述过一个观点,中国文明史的发展与转型,并没有与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与转型保持百分之百的同步,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第二次社会大转型从年至今还没有完成。应该说在明末清初,中国与西方的综合实力差距并不是太大,也就是近二、三百年,差距越来越大。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一度保持着总量上的第一,但这个经济的增长方式依旧是传统的农业与手工业,没有丝毫的工业近现代化。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主要是来自工业文明与制度文明。原因就是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政治制度以及经济金融、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与世界严重脱轨,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当西方已然实现了向现代文明的完美转型之时,中国还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地陶醉于“天朝大国”的状态,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慢慢地落后于西方国家,导致近代中国频繁落后挨打。

06

“京汉铁路”、“恩科状元”、“以工代兵”……

今天华夏玄鸟与交通银行联袂组织了这场文化之旅,很有意义与收获。刚刚周丽文行长与柴红霞行长分享了交通银行的前世今生,很有启发,借柴红霞行长所提到交通银行的首任行长李经楚这个话题,也让我想起交通银行历史上的几位行长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李经楚(当时的行长应该称总理)在任时一大功绩是筹款成功地赎回京汉铁路,这个意义重大,京汉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现在的京广铁路就是由原来的京汉铁路和原粤汉铁路两段衔接而成。)京汉铁路建成运营以后,打破了中国传统上依赖于水道与驿道的交通网络格局,催生了多座新兴城市。在晚清时期,石家庄只是河北西南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郑州也大不到哪里去。石家庄和郑州等沿线城市就是伴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而繁荣起来的,它们等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曾经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罢工,学习强国上就有关于京汉铁路的抢答题。

我想说的第二位历史上有影响的交通银行行长是一位晚清恩科状元,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绅商张謇,他在交通银行处于危局时扭转了连年亏损、信誉下降的局面。

说起这个恩科状元张謇,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恩科开考,张謇考的是六十名贡士,恰逢慈禧六十寿诞,帝师翁同龢出主意,要六十名进士写贺幛贺联,以祝福慈禧六十大寿。张謇写的上下联是:“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当西太后看到张謇所写的这副对联时,眼睛一亮: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我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于是慈禧忍不住脱口而出:写得好!倒有状元之才!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一阵磕头感谢:谢太后、皇上恩典。本是慈禧开心的玩笑话,张謇竟然信以为真了,点状元是皇帝的事,可是慈禧转念一想,君无戏言,将错就错算吧!于是就当场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这样张謇就成了恩科状元。这个段子是不是有人杜撰,且不探究,但是后来张謇却弃官从商去了,他更是主张废科举、兴新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努力。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

我想说的交通银行第三位历史上有影响的行长是有“活财神”“二总统”之称的梁士诒,他是民国初期就任交通银行总理的,在中国金融史上可圈可点,刚才我提到的民国初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梁士诒创办的。

梁士诒还有一个功绩就是让中国没出兵却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梁士诒的“以工代兵”策略,中国政府认识到一战对中国来说,既是危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要想提升国际地位,唯有参战融入协约国阵营之中,但是参战就意味着中国要派出军队前往欧洲,这对当时的中国情况而言显然不现实。梁士诒提出了“以工代兵”的折中办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中国的参战矛盾,既可以表明中国政府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可以解决无法派出军队参战的窘境。“以工代兵”的构想,是中国人寻求加入国际社会及国际化的一个创举。

尾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在这金秋重阳之日,大家观古迹、赏红叶、话金融,一路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在攀登中开阔了眼界,在思辨中提升了智慧,在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待踏上返程之时,已是晚霞满谷,淡月当空。大家相约,来年秋天要再聚柏尖山,再话金融史,再续玄鸟情……

花絮

10/25

/10/25

柏尖山研学

[丁涛摄影]

让思辨萃取文化

让历史照亮现实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l/6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