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当我们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你会发现你的眼里写着“孩子”两个字,
如果您是一缕阳光,就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片亮光。
编者按:这期“我和海贝的故事”,有家长深情的告白,有已毕业的学生永不落幕的回忆,也有老师娓娓道来的最美教育风景。读完后您的眼睛会湿润,心里会荡起一层层涟漪,有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以美为师静待花开赵雁唳(五一班罗安可妈妈)
昆明的春天,风是很大的,这一点像北方。和北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春风不料峭,不凛冽。春风下依然有暖阳,有花朵,有孩子穿单衣奔跑笑闹的身影。这是一个被大自然格外恩宠的城市,我想。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不急不缓的温和从容。这对于习惯了以加速度节奏生活的我来说,就像奔跑中忽然停下,终于长长舒出了一口气。
两年前的春天,我带着女儿离开北京,离开读书、生活了22年的那座城市。只为找一座空气清新的城。
换城市,换学校。说起来,换学校似乎更是一件大事。
并没有做太多的筹谋,考察学校的过程中,海贝漂亮的校园外观第一眼就击中了我们。“妈妈,操场的草坪是真草坪诶!”从北方深重的雾霾中逃离出的女儿,见到绿草茵茵又如此开阔的操场,两眼发光。到了参观海贝校内,她的眼睛就更加亮了,图书馆、实验室、美丽的长廊、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她的眼睛一次一次闪光。这就是她梦想中美好校园的样子吧。
是的,我们都是喜欢美的人。喜欢美好的一切。所以,在我们的价值体系里,一所愿意把自己的每一点细节都装扮得美好的学校,会是一所处处用心的学校。我愿意,并且希望孩子在一种被美包围着的环境中成长,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皮肤感受到的,都是被美养育的细微。
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美,是一种生活态度。美育则是一种人格养育。它的目标指向不是即时的回报和刺激,不是学以致用的立竿见影。是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各个细节里去,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干净、体面、自爱、自强的人。
对于教育的理解,我擅自把教育替换成美育,是因为在美的内涵里,包括了“教”所需要的一切。
两年海贝时光,我看着女儿在美中开放、成长。她演讲;她主持;她表演;她参加第一届校长客厅;她和同学们组织跳蚤市场;她在趣味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她diy风筝、灯笼;她第一次离开我,参加夏令营;她参加艰苦又难忘的军训;才艺小舞台、拍卖会、合唱比赛;仪式感满满的花样中国节;各种音乐剧、舞台剧观摩;每个学期富有新意的开学典礼;文学名家进校园的收获……海贝的美育,是丝丝扣扣,是浸润无声,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像一朵花一样,慢慢开出她最美的颜色。
两年海贝时光,我想传达给孩子对美育的理解,礼仪、教养、勇气、清洁、稳定、平衡,坚持,都有了。
在美育的领域内,开放的思维、洞察力、节制、自律,还有强大的动手能力,它训练的都是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控制能力和徒手创造幸福的能力。同时,它也在培育一个孩童的人生趣味和审美理想。不要小看人生趣味和审美理想,它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未来她们终归是要自己高飞的,她会遇到阳光、彩虹,也会遇到风浪和子弹。她是否能在各种境遇下依然保持乐观,去看看她童年少年时期积累了多少底气。这些底气来源于她如何和父母相处,如何被爱,如何学习,来源于对美的高度信赖和靠近。这些决定了一个人在高处时的自省力,以及从低谷中爬出的速度和伤口痊愈能力。人生趣味和审美理想也决定了她面对选择和各种诱惑时的态度。一个在美育中浸润泡大的孩子,我觉得是不必太担心她的眼光的。她的审美习惯决定了她不会走向美的对立面。也不必担心她的精神健康,因为她有很多别人看不到的生活小乐趣让她活得兴致盎然。更不必担心她会沦为一个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因为放弃对自我的要求就是对美的根本背离。
美在哪里?一个人心里先有美,才能看到美。看到美,才愿意去呵护美,继而去创造更多美。被美好善待、被美深深养育的孩子会反哺社会以美。这样的孩子多了,是家庭的幸福,是社会之幸,就是我们想象中未来的样子。我想,这就是我对爱的理解,对教育的全部理解。也是我为孩子选择海贝的最初理由。
感谢昆明这座美丽温和的城市,感谢和海贝的相遇。这所有着教育情怀和多维课程设置的的校园,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是这一切,让我心里的美育之路有了比过去更坚实稳定的根基。定居昆明两年,女儿常说一句话,“妈妈,谢谢你带我来这里!”是的,这也是我想说的。谢谢海贝,谢谢所有遇见!
作者赵雁唳(海贝中英文小学五一班罗安可家长)简介:70后,资深文字工作者。原《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记者。现中央电视台兼职撰稿人。长居昆明。
两年后,复习海贝袁田(中学部级学生王信然妈妈)
尽管孩子初中毕业离开海贝已经两年了,可是阅读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