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神箭rdquo在弦,再

文章回顾

跟着小编来了解中国航天历程!

今天是个好日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

宣布了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即将再次出征太空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将于6月17日9时分

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00秒超燃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程

年11月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国进行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年0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年11月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自动无人交会对接。01年06月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牵手,中国首次载人自动及手控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年0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

年至

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完成,载人航天事业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00年05月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正式拉开中国建造空间站序幕。

01年04月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高密度发射期。

未来可期

▲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

航天员乘组将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机械臂操作训练、物资与废弃物的管理等等;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和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的转移、开展两次出舱活动等;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生活照料、身体锻炼等。

这次载人计划将在天上驻留长达三个月

航天科技集团打造的“太空之家”舒适吗

航天员在天上如何生活

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就是要大

从“筒子房”到“大平层”

年的“天宫一号”,发射重量8吨左右,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相对于神舟七号7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然比较局促。

当01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

功能分区

确保“私密性”“便利性”

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舱内景

睡觉自由

醒来“元气满满”

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了。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喷枪清洁

“包裹式淋浴间”

航天员虽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但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

wifi覆盖

全屋智能家居

除此之外,随着10多年来我国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设计师们在之前的总体设计方案上不断升级,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在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天地通话

还能和家人“私聊”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在中国空间站运行中,设计师们会给航天员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

平时,航天员们都带着骨传导耳机,舱内的WiFi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维护维修

不看错、不误操作

根据国际同行的经验,航天员在太空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进行舱内组装和维修,也就是说,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任务,以及保持空间站十几年的运行,有很多组装和维护维修工作需要航天员在太空中独立完成,其中有一些甚至需要出舱,在舱外完成。单算核心舱,上面就有台设备,它们的很多组装工作都需要航天员在天上手工完成。此外,还有一系列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中可绝对是一个“忙碌的宝宝”。

为了让航天员的维修和组装工作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设计师们在“防差错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从标志、颜色、外形等方面对要维修组装的设备、线缆和插头采取了一些措施,确保航天员在太空操作时“不看错、不误操作”。

▲舱内景

地面支持

一模一样的“地面站”

上天无小事。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每分每秒,都有地面工作人员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b/8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