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款海贝R6首测及盲狙建议

本文转载自:耳机吧羊驼

作者:羊驼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R6这个型号对于海贝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当年海贝从软件向硬件发展开始做HiFi播放器时做的第一个型号,三年多前我第一次认识海贝这个牌子,就是从一个笑的特别可爱的小姐姐手里面接过来的头版R6工程机。而现在,它也自然成为了海贝开始二代产品线的排头兵。

既然想到了历史,就忍不住往回捋了下海贝这两年发过的播放器,突然发觉好像每一款都是挺坚挺的存在,你比如已经发布一年多的R5,前两天有个其它圈的媒体老师让我帮忙推荐一台HiFi播放器,一两千,小巧精致声音好,操作流畅安卓系统,续航要好。想了半天一众新品,最后还是推荐了R5,声音温暖柔和饱满,不挑塞子,声音之外的一切也都完美,已经算是生涯中后期的R5,依然是首选。

再比如就是现役海贝次旗舰R6Pro,即使到了换代的前一天,R6Pro依然是我心目中中端机的完美代表:整体风格中性略偏暖厚,声音扎实有力高素质,有活力有冲劲有厚度的声音,虽然是中端机的定位,但是伺候高端耳塞也可以有一个非常饱满有密度且有参考性的声音,驱动中低端耳塞则可以显著提高素质表现,操作和系统即使放到今天看也是出色,甚至很多人嫌弃过重的不锈钢外壳对我来说倒是非常“趁手”,可以说除了当年经验不足信号屏蔽做的有些问题导致和手机可能产生干扰这一个BUG以外,R6Pro就是一台非常完美的中端HiFI播放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事情出现了变化。R6Pro出现的时候,虽然定位中端但却是事实上海贝的旗舰,为了更好地凸显性价比和兼顾高端的能力,调音难免会做得比较激进。而在海贝相继推出纯流行向中低端R5和真·旗舰海贝R8之后,现在的海贝有了专注暖声流行温润和新的代表其最高声音水准的不同前端。现在还缺少的,是一台声音宽松均衡从容大气的中高端次旗舰,既延续旗舰的风格和思路,展现品牌调性,价位又要比旗舰更加亲民,这个任务,海贝交给了换代的R6。

海贝的这个意图还是很明显的,从外观到配置再到声音,都很明显。

先说外观,完全就是翻版的R8,除了小了两圈也薄了很多以外,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有在细节上有一点区别,比如音量调节旋钮的做工有明显提升,外壳的手感也更舒服。另外,对于R8的用户来说可能有一点不习惯,R6的LO侧和PO侧与R8是相反的,要注意看清楚。可以说除了颜色以外,R6和R8确实在外观上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了,就连输出口和C口金闪闪的母座都一模一样。

再看看硬件配置,高通骁龙的处理器和R8一致,也直接定调了R6的中高端定位。4+64相比R8的6+做了些减法,但也与次旗舰身份相符。第五代康宁大猩猩玻璃屏幕,×的分辨率,带疏油层,这些都与R8一致,然而R8是5.5寸,而R6是5寸屏,所以最终像素密度反而是R6更高,R8是PPI,R6则达到了PPI,所以显示效果倒是次旗舰更好。

解码芯片用了两片Q2M,和R8一样支持DSD和kHz/32Bit采样率,MQA16倍展开R6也同样跟上了,另外从纸面看R6的信噪比、分离度和总谐波失真这些硬实力也都比R6Pro有了相当明显的提升。

特色功能方面,R8有一个杀手锏叫Turbo模式:提供额外的电压来提高放大部分的输出功率。R6虽然由于体积和电池的限制没有办法这样爆种,但是供电模块还是额外费了番功夫,对于运放和耳放模块采取了单独供电,耳放模块的电压做了专门提升,最终得到了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好地动态响应。

蓝牙功能方面,蓝牙5.0现在已经是正常标配了,不过海贝全面支持包括UTA、LDAC、APTX在内的高格式蓝牙传输协议,HibyLink现在的应用场景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些都是海贝在蓝牙方面的优势。

很多人比较关心续航,不过海贝往往喜欢反向虚标续航,比如标称12小时续航的R6Pro我当时正常音量播放了16个小时才关机。这次的R6我也简单测试了下,使用对推力要求较大的RS10测试,音量开到了50,连续播放到官方标称的10小时续航之后电量还有24%的剩余,所以估计单端续航实际应该在11到12个小时。

功能方面就是这些,下面说说重头戏声音。

R6声音,有一点和R8很像,就是不显山露水。R6Pro一听就让人觉得这个厉害,而R8很多人听了也会说:好像没啥厉害的。但是耐下性子多听一会,R6Pro显得有点外强中干,R8则稳稳的持续输出不漏破绽,然后才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手风范。

R6就像是跟着R8又练了几年武的R6Pro,眼界开了,性子稳了,三观正了,但年轻人该有的活力却也没有消磨殆尽,这时候,就适合作为本门派的年轻代表,天下行走,出山闯荡去了。

分开三频详细说说这位海贝派的门面担当,看看他的武功路数和掌门R8有哪些异同。

首先低频,R6的低频相对R8来说量感有增加,但依然属于适中的范畴,重点强调下潜和质感,凝聚度做的很不错,弹性比较明显,但回收的比较快,速度感很强。中频部分厚度比R8略好,人声相对更加饱满,位置适中略靠前,风格则偏向冷静,没有特别的偏向和染色,总体来说人声比R8有加强,但依然不算突出,和Major或者Ti这种暖厚声底的流行塞搭配会非常互补,搭配RS10则显得素了一点。

高频部分其实是我觉得有些青出于蓝的,R8我之前说过,在高频比较靠上的位置有一点小小的凸起,能量略加了一点点,于是乐器结像又纤细又清晰,很能勾引人,但我不喜欢,我觉得要自然点。R6就没有学掌门这点做派,高频整体通透明亮,结像依旧纤细清晰,但更加顺滑,整体音色一致性保持的更好,而且亮度控制的非常精确,亮而不刺,亮而不抢眼,一点没有掩盖本身出色的高频延伸,而且控制力也非常强,即使是RS10这种对于高频控制力要求较高的塞子R6也是得心应手,所以如果你有一条解析力够高的塞子,搭配R6听器乐会是非常顶级的体验。

声场方面可能是大家比较期待的一点,用RS10测试了下,整体规模确实是比较接近的,甚至因为R6的声音密度比R8低,反倒是在宽松度上的体验要好于R8,声场的边界感也更弱,向外扩散的感觉更强一些,所以虽然由于解析力差距在定位和层次上有差距,但R6的声场面对R8也是各擅胜场的。在这里正好对比了下R6和R8的古典大编制表现,R6已经尽力了,应该说各方面都发挥很好,声场宽广低频扎实有气势乐器结像清晰音色正确,表现是超出其价位水平的。但无奈遇上的是R8,声音细节丰富度和鲜活度的差距不说,单就一个背景的沉稳安定静谧,就还需要R6追赶好一阵子,次旗舰,毕竟还不是掌门人呢。

既然在对比,正好说说R6相对一代R6Pro的进化。因为调音风格只能算变化,说到提升,最明显的就是解析力。直接AB这两台机器,能够明显感觉到R6Pro在细节丰富度和整体鲜活度上的差距,虽然一代的声音比较强调素质感,但是和二代比较就能听出其中的勉强甚至可以说外强中干,对比听过之后就明确可以换代掉。今天微博上有人问我为什么R6卖的比一代的R6Pro更贵,这就是原因了,甚至以两代机器之间的解析力差距来说,二代R6价格其实应该再向上走不少的。

声音的基本情况介绍就是这样,说一点我的使用体验供盲狙的同学参考:

首先泼冷水,这台机器拿到手大概率不会一耳朵好听,因为一耳朵抓耳的是风格而不是素质,R6这个风格比较冷静中性不漏锋芒,而且还欠煲机,三四十个小时之后高解析带来的鲜活感会慢慢开始让你印象深刻,所以适合对声音有一定经验和判断力的玩家。

其次说说搭配,如果你手头的塞子是偏中性素质流的,实测金属和摇滚会非常爽利,低频到位且丝毫不混,高频明亮但不刺激,人声厚度也足够,另外也强烈推荐器乐表现,小提的延伸和形体都是这个价位上我见到最好的。而如果你主听流行,那就需要搭配声音厚度比较好且偏向暖声的塞子,SA6、Ti、Major,这些都可以,R6能够让这些塞子的场面撑得更开,暖糊的声底更加扎实,人声口型也更加清晰,算是很好的互补。所以总体来说R6是一台比较百搭的高素质前端,声音很具参考性。

最后还是留一点小尾巴,最近平衡端的主力测评塞ProjectY借出了不在身边,用替补的Mest简单听了下平衡口的声音。R6的平衡口输出着实猛了些,Mest居然吃不住高增益,低频有些虚高频也有些刺,得换到中增益才是正常声音。总体音色走向和单端比较接近,但是低频量感更少,高频线条更明晰,场面自然也更大,更适合高端耳塞发挥,其余音色和三频特点基本可以参考单端的听感,等PY回来我再具体补充。

最后总体评价海贝平衡之声R6:作为海贝第二代产品线的开山之作,相比一代的R6Pro主要的提升在于解析力和声音的平衡性与适应面上,相比旗舰R8则不需要那么强调严肃和沉稳,所以最终得到的是宽松中正和鲜活感充足的声音。整体中性略偏冷静,凭借高解析带来的声音密度和厚度来兼顾器乐和人声,是声音非常符合自身次旗舰定位的一台机器,相对其中端价位来说则明显超值。而声音之外的东西,海贝这两个字其实就代表着国产顶级水准,所以综合来看,海贝新款R6,是海贝补充次旗舰型号缺口的坚实力量,对于手头有比较难伺候高端耳塞的用户,和想要在5k内价位体验顶级调音的烧友来说,不容错过。

以上,

By:羊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b/6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