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最初使用天然海贝等。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出现了金属铸币。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使用的是仿形货币和各类刀币。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方孔圆钱的基本形式;秦汉开创了诸如半两、五铢等以重量名称命名的又一货币时期。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托古改制,恢复布、刀、贝等货币,东汉又改成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到清末,不再以重量命钱,而冠以皇帝年号或注以地名。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明清相继沿用纸币,清代还实行了铜元和银元。中华货币可谓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一、秦汉货币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汉武帝公元前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株钱轻重合宜。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
榆中县博物馆展出一枚秦半两和数枚新莽钱,包括“货泉”“货布”“大泉五十”“大布黄千”“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铸造精良、书体精美的“复古”钱币。其中,西汉末年书法家曹喜独创的悬针垂露之法的“悬针篆”最具特色。
二、隋唐货币
公元年隋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元年九月铸新钱“五铢”,并在全国流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货币流通的长期混乱局面。隋五铢有两种版别,一为五字交股弯曲,一为五字交股直挺。炀帝时所铸五铸含铅量较大,呈白色,史称“白钱五铢”。公元年,唐初期用隋五铢及历代古钱。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铸开元通宝。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钱名之制。开元钱面、背皆有标志,如面元字单挑、双挑,背星、月纹,并规定一枚开元通宝为一文,十文为一两,这成为历代铸钱的制度。
三、宋金辽货币
宋代特别是北宋一朝,名家题写钱文成为常态,如“元祐通宝”,行书为苏轼手书,篆书为司马光亲笔,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徽宗赵佶手书铁划银钩“瘦金体”的“崇宁通宝”,深具骨秀格清之风韵,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世人评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钱并称“钱法二圣”。南宋开始以楷书为主要钱文形式,沿至元、明、清三朝。
宋金辽时期,榆中先后被吐蕃、宋、西夏、金所占领。榆中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在榆中境内相互交融,商品流通较为频繁。所以,宋代钱币在榆中存世量很大,我馆展出了政和通宝、太平通宝、淳化通宝等。
四、明清货币
后金在进关前就开始在关外铸造货币,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造了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皇太极时又铸造了满文大钱天聪汉之钱。
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5种样式,一式为顺治元年铸造的,是一种仿古式的货币,正面铸有顺治通宝,背面是光背的。不久就又铸了2式货币,正面还是顺治通宝,反面是铸钱的汉字局名,如工,户,东,福等。三式是顺治10年铸造的,是一厘钱,反面铸有一厘和钱局名。一千文合银一两。四式货币是在顺治17年铸造的,反面有满文宝字和满文局名,五式也是这一年造的,钱背面有满汉文的钱局名。康熙朝自铸的货币有两种,与顺治钱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雍正年间后,清帝铸钱就只按顺治5式,即钱背面标满汉文局名而铸造,此后又铸造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因财政紧张而开铸大钱,人为的搞通货膨胀。分为3类,一是通宝,是小平的铜铁铅钱。一为重宝,为当四至当五十的大钱。还有一种是元宝,为当百及当千的大钱,这些货币各地都有铸造。
清代货币比较珍贵的当属慈禧时期铸造的祺祥通宝和重宝,同治年间只铸造了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宣统年间只铸造了宣统通宝,有两种,一种较大,一种较小。我馆展出了顺治通宝、乾隆通宝、乾隆通宝等。
五、民国货币
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仍是以银元为主、两元(银两、银元)并行、银元铜元和纸币并用的货币制度。除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和一些商业银行发行钞票外,各地方银行及官银钱号仍与清末一样,皆继续发行各种纸币。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财政无着,因而皆以发行纸币作为筹款手段。据初步统计,民国二、三年间,各省纸币发行总数约有万元。纸币滥印滥发的结果,促使物价上涨,地方纸币普遍贬值,平均市价仅为面值的七折左右,不军阀混战少地方的纸币贬价一半。
货币是商品交换催生的产物,它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古老的中华货币助推了古代文明的步伐。今天,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愿我们古老的货币文化启迪后人,昭示未来。
原标题:《“璀璨明珠货币菁华”——榆中县博物馆藏历代钱币展(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