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至今没想通为啥街边摊贩喜欢用微

北京中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古人云:“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以物换物固然是一种不错的买卖方式,但由于价值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发生分歧,所以便衍生出了货币这一概念。众所周知,货币乃是衡量价值的工具、购买物品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以及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法定契约。一旦双方承认了货币的“价值”,就相当于缔结了一个约定,而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交易而已。

在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大约在年前,生产力还十分低下,古人只能就地取材,把天然海贝当作一般等价物,这便是货币的最初形态。到了黄帝后期,金属货币逐渐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由于地域限制,所以并没能广泛沿用。不过,商周的冶炼产业却实现了一个大跳跃,在能工巧匠的不断努力下,金属货币得以大量面世,很快就流入了市场。

后来,制造金属货币的原材料也变得多种多样,金、银、铜、铁都曾是其中代表。不过到了现代,除了金银比较珍稀外,金属货币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尤其在纸币、数字支付盛行的当代,若不是买菜、坐车,就连硬币都用不到了。然而,货币的发展固然值得欣喜,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年轻人而言,支付方式的确便捷了许多,出门带一个手机便好,可是对老年人而言,手机支付却成了一大难题。

一般来说,老一辈的人都没怎么上过学,脑海中也没有形成一个足够完备的框架体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有的老人连手机都不会用,更何况是手机支付了。不过,正所谓“养儿防老”,在子女的帮助下,那些准备在路边或市场支起小摊的老人,也逐渐接受了时代的变化,在他们的摊位前,通常会挂着两个不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beia.com/hbfb/11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