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着我的童年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回忆,有甜蜜的,有苦涩的,有高兴的,有难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也如沙漏一般,慢慢漏掉了很多,而那些随岁月流去的记忆中,也如退潮后的海滩,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海贝。
老屋后的梧桐树就是那枚退潮后的海贝。每到春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棵高大的梧桐树,还有梧桐树下的石磨盘,还有惦着一双小脚满头银发但是精神抖擞的奶奶。
老屋是典型的泥巴墙,土坯垒起来的青瓦房。具体这老屋有多大年龄我也不知道,从我记事起老屋就存在。屋子的土墙很厚,住着倒是冬暖夏凉。
老屋后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枝叶已经高过青瓦房,长得有点像驼背的老人,一边歪向树下的石磨盘,浓密的枝叶给石磨盘下遮出了一片阴凉。
当春天百花争艳时节,梧桐树上也开出了一个个紫色的小铃铛似的花朵。一阵微风吹过,似乎听到了满耳叮叮当当的风铃声。
梧桐树的花朵是可以食用的,记得小时候奶奶用梧桐树花朵做过蒸麦饭,把清洗干净的梧桐树花朵掺着玉米面粉上锅蒸熟后拌上蒜汁辣椒油,梧桐花香伴着蒜汁香,至今想起来梧桐花麦饭第一个我就会想起奶奶,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她总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口味。
奶奶在我心中一直是非常伟大的一位母亲,一个人养活了八个儿女,在缺衣少食的岁月八个孩子都上过学,有文化。在那个年代,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是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共产党员。有非常高的思想觉悟,经常参加党员学习,领会新的政策,从心底里明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所以后来这些孩子们不管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从商从政,抑或是做专门的手艺人这其中都跟奶奶的引导教育指点是分不开的。
奶奶也是我见到的农村老人里活得最体面,最爱干净的老太太。奶奶一生操劳,老了也闲不下来,在去世之前的几个月还经常去山上挖草药,挖野菜。儿女给她的零花钱她根本花不完,但就是闲不住。奶奶比较消瘦,个子也高,七十多岁一点也不驼背,看起来非常精神。虽然是小脚,走起路来不比年轻人慢。她的对襟白衬衣总是洗得干干净净,跟新的一样,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被褥浆洗得干干净净,被子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在很多个夏日的傍晚在老屋后的梧桐树下大家围坐在石磨盘周围听奶奶讲旧社会的那些故事,讲爷爷是多么英雄的一位爷爷。虽然奶奶不识字,她会在我们围着石磨盘写作业时摇着大大的蒲扇给我们赶蚊子。从我们写作业的整齐程度判断谁学得好,谁学的不好。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奶奶已去世多年,老屋也已经没有人居住了,那棵梧桐树在早些年被父亲砍了做了家具。只有石磨盘还留在屋后。那些年儿时关于梧桐树下的记忆也就永远地留在了我的童年的百宝箱里,在每个梧桐花开的时节,我就会打开那个退潮后的海贝,再重新的把他们在慢慢回忆一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